百年前老北京人過春節必去“打卡”的街巷衚同

日期:2019-02-09 17:14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衚同過大年】從後海走到南鑼鼓巷 百年前老北京人過春節必去“打卡”的街巷衚同

  編者按:很多人來北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衚同,衚同不僅僅是這座城市的脈絡,交通往來的衢道,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場所,是京城歷史文化發展演化的重要舞臺。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衚同縱橫交錯,織成了薈萃萬千的京城。尤其在過年的時候,衚同裏張燈結綵,更有煙火氣,也更有家庭的親密感,是體驗老北京氣質的最佳去處。

  其實,百年前老北京人也有很多的過年“打卡”勝地,如今這些曾經是北京城市重要象徵的衚同、四合院,無論是功能還是外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狹窄、擁擠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大都市的生活,隨着新時代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變化,這裡的每一條衚同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每一座老房子都有自己源遠流長的故事。

  跟隨記者的腳步,透過鏡頭一起從後海走到南鑼鼓巷,看看老北京人過年都愛逛的街巷衚同,70年間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吧。

  後圓恩寺衚同

  後圓恩寺衚同位於南鑼鼓巷東側,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鑼鼓巷。該衚同在清代屬鑲黃旗,乾隆時稱後圓恩寺衚同,因衚同在圓恩寺背後而得名,宣統時稱後圓恩寺。民國後沿稱。後圓恩寺衚同13號院為茅盾故居,1984年被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圖為2019年2月6日,兩名游客在茅盾故居簡介前駐足觀賞。(光明網記者張瑜 攝/光明圖片)

  後海北沿

  後海北沿即什剎海地區後海北岸的街道。這裡家家戶戶臨水而居,風景秀麗恰似江南水鄉。從古至今,這裡多豪門大院,名人居所。後海北沿46號過去是清醇親王府西花園,現為宋慶齡故居。圖為2019年2月6日,人們在後海北沿游覽。(光明網記者張瑜 攝/光明圖片)

  護國寺街

  護國寺街西起新街口南大街,東至德勝門內大街,長約600米,距今已有近800年曆史。護國寺街在明清時期就是老北京著名的商業街,這裡商賈雲集,小吃店、古玩店、字畫店、鐘錶店等鱗次櫛比。2011年4月,北京市商委正式掛牌為北京市特色商業街,這裡匯集了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百餘種。圖為2019年2月6日,護國寺街景象。(光明網記者張瑜 攝/光明圖片)

  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全長232米。從清末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煙具、古玩、書畫、文具及風味小吃等為主,是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圖為2019年2月6日,煙袋斜街景象。(光明網記者張瑜 攝/光明圖片)

  前門大街

  北京前門大街素有“天街”之稱,它是北京城中軸線上的一個重要坐標。自明代至今,前門大街雖然幾經破壞和修繕,始終都是京城商業的重要街區。據史料記載,北起月亮灣,南至珠市口,全長840米的前門大街,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來,一直是皇帝前往天壇和先農壇祭祀的一條禦道。圖為2019年1月31日,北京前門大街景象。(劉憲國 攝/光明圖片)

  如今,前門大街已經成為北京重要的文化旅游街區,是首都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圖為2019年1月31日,人們北京在前門大街賞景逛街。(劉憲國 攝/光明圖片)

  大柵欄

  大柵欄位於天安門廣場以南,前門大街西側,全長275米,是南中軸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前門外的一條著名商業街。大柵欄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明孝宗弘治元年。當時,北京有“宵禁”政策,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柵欄,由於柵欄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又很好看,故稱大柵欄。圖為2019年2月2日,人們穿梭於商業繁華,老北京味十足的大柵欄。(光明網記者季春紅 攝/光明圖片)

  大柵欄在北京歷史上是繁華的商業娛樂中心,過去人們以“京師之精華盡在於此,熱鬧繁華,亦莫過於此”的美譽來稱讚大柵欄。 圖為2019年2月2日,大柵欄衚同街景。(光明網記者季春紅 攝/光明圖片)

  鮮魚口

  早期的鮮魚口就是賣魚的地方,元代有河從城裏穿過前門外一帶,向東南方向流向通州,那時候就有了魚市。1999年,鮮魚口被公佈為北京25片歷史文化重點保護區之一。圖為2019年2月2日,鮮魚口街景。(光明網記者季春紅 攝/光明圖片)

  (編輯整理:劉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