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書院遺址
《有元故醫隱賈君阡表碑》碑文拓片
文靖書院創建於元代初期,與燕京太極書院、昌平諫議書院,並稱為元代三大書院。七百年後的今天,燕京太極書院和昌平諫議書院,蹤跡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文靖書院是三大書院中惟一能找到確切地址的歷史遺存。
賈壤碑解開謎團
關於文靖書院的記載,初見於明代的《環宇通志》:“文靖書院,在房山縣西南七十里抱玉裏。元裏人總管趙密、宣德府教授賈壤嘗從容城劉因游,歸以其學教鄉人,乃建書院,立祠祀之,因以其學之所從來,元賜額曰‘文靖書院’,國子祭酒蘇天爵為記。”
民國十七年(1928年)《房山縣誌》引述了《環宇通志》中的記載,但對於文靖書院的地址不甚了了。其實,早在清代晚期,文靖書院的地點已經不為人知。房山知縣高襄雲,在其咸豐八年(1858年)所著的《房山誌料》中,提到他當年尋找文靖書院的下落,走訪北尚樂的楊葆元,其聲稱在拒馬河對岸淶水縣的赤土地。這顯然是個錯誤,因文靖書院所在的抱玉裏屬房山縣,而非淶水縣,且文獻明確記載“在房山縣西南七十里”。
《北京圖書館中國歷代碑拓彙編》收錄了文靖書院創辦者賈壤和其兄賈和兩碑的碑拓——《元故儉齋先生賈君墓碣銘》碑和《元故房山賈君墓碣銘》碑,兩碑分別立於元至正七年(1347年)十月和(後)至元三年(1337年)三月。這兩篇碑文均出自元代蘇天爵之手,並收錄在他的著作《滋溪文稿》中,高明、葛元哲在收錄時改了碑題,賈和碑為《房山賈君墓銘》、賈壤碑為《處士賈君墓表》,結合文靖書院的另一個創辦人趙密墓碑的碑文《元故鷹坊都總管趙侯墓碑銘》及《元史》等,由此解開了文靖書院的謎團。
師從劉因,賈壤創辦文靖書院
賈壤祖籍山西,其曾祖是金朝的“尚醫”。“尚醫”就是太醫,元初一度改太醫院為尚醫院。祖父賈景山,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年)進士,在“伏翼”即翼縣城做了縣丞。宣宗南遷,中都失守,河北山西相繼淪陷,賈景山從此下落不明。
賈壤的父親賈德全字道弘,生於金代晚期的衛紹王大安元年(1209年),在戰亂中和父母離散,自幼被姑母賈氏撫養,十幾歲的時候便自立謀生。賈氏的丈夫是金朝的一位地方官員,賈氏隨夫到遠地就職,賈德全未能同行,與姑母離散後,他一直感念養育之恩。
20歲左右時,他離開降陽(今山西省運城市絳縣),一路尋找姑母的下落,直到中都地區,卻了無結果。路過房山西南的懷玉鄉抱玉裏,他喜歡上了這裡的山水風土,便在抱玉裏買下田園,定居下來。在抱玉裏,他繼承祖業,行醫為生,聞名房山、涿州、易縣等地。賈德全娶地方豪族康君委之女,由此家聲益振。
賈德全和康氏共生四子:賈和、賈閏、賈璞、賈壤,賈壤最幼。
長子賈和,幼年曾在鄉校就讀,十幾歲被編入打捕鷹坊總管府成為一名獵戶,因做事廉謹,受到總管府賞識,抬舉他主管錢糧。他在打捕鷹坊總管府當差時,文靖書院的另一個創辦者趙密才是四五歲的兒童,當時的打捕鷹坊總管府總管應是其父趙守政。由於賈和的關係,賈趙兩家成為世誼。
賈德全對賈璞、賈壤寄予厚望,送他們到容城縣,就學於當世理學大師劉因,由此成就了文靖書院的因緣。賈氏兄弟的同學中,就有打捕鷹坊總管府總管趙守政之子趙密。賈壤和趙密結誼劉因門下,成為日後在抱玉裏共創文靖書院的契機。
在劉因的學館,賈氏兩兄弟性靜而樂學,深得劉因賞識,劉因親自為兩人起了名號,兄名曰璞,字抱真,弟名曰壤,字巢夫,足見對兩兄弟的器重和期許。賈壤和賈璞只在劉因的學館從師一年,至元十九年(1282年)劉因應召入朝,升任承德郎、右資善大夫,兩兄弟便返回家鄉房山抱玉裏。而劉因為官時間不長便因母病歸裏,此後的一段時間,賈氏兄弟與劉因當有過從和授受。
學成歸裏,賈璞未以名聞,倒是賈壤學表鄉里,被推舉為涿州醫學學正,調升宣德府教授。不過,使賈壤名垂青史的,還是他在家鄉抱玉裏創辦文靖書院,將劉因的學説教授於鄉里子弟。
《元故儉齋先生賈君墓碣銘》明確記載了賈壤在自己家裏創辦書院的事:
敷教於家,遠近學徒恒百餘人,君懇懇為陳绖義,大抵祖述劉公之訓為多。學者寒饑或不能存,又從而振給之。繪孔子像,旦望帥裏人祠之,蓋欲一鄉興起為善之心焉。
賈壤得到同窗好友趙密的支援,在自己家裏開館講學,招收遠近百餘名學生,傳授劉因的學術思想。家庭貧寒的學生缺衣少食,賈壤則舍家財接濟,使他們繼續學業。他在自家的學館繪製孔子像懸挂起來,每逢初一、十五親自率領鄉親祭祀參拜,以此風化鄉里,淳美鄉俗。由此看來,賈壤家就是文靖書院之所在。
《有元故醫隱賈君阡表》載:賈壤父賈德全“卜所居西北二里許為塋以葬”,賈宅暨文靖書院,一定在賈家墳東南二里處,那裏也就是元代的抱玉裏聚落。
前往西白岱實地考察,找到《有元故醫隱賈君阡表》原碑地點賈姓家族墓地,由墓地算起,東南二里在今北白岱村東南。北白岱村東有一棵老槐樹,老槐樹以東,是一片南北長、東西寬的平地,自東向西原有兩條古路將此地自然分為三段,每段中間,各有一口古井,至今還留下“賈家花園”的地名。推算起來,當年的文靖書院應就在這塊地偏南。這是元代抱玉裏北抱玉村,後來老村毀棄,村子西移到現在的位置,就是現在的北白岱村。
元順帝賜額“文靖書院”
賈壤開院講學50餘年,培養的人才不下千人。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年),為表彰賈壤和趙密創立書院,傳播劉因學説,以劉因的謚號“文靖”為名,元順帝親書,賜額“文靖書院”。
在元代的三大書院中,文靖書院是惟一皇帝敕賜的書院。其創辦時間稍晚於燕京太極書院。窩闊臺十二、十三年(1240年-1241年)姚樞協助楊惟中創建太極書院。書院以伊洛道學為宗,“推本謹始”。其後的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賈壤建文靖書院,傳播劉因學説。諫議書院則比文靖書院晚42年。
燕京太極書院創辦較早,隨着元代官學的陸續開展,作為官辦書院的太極書院卻逐漸衰落,以至於了無聲息。而文靖書院自創立一直延續到明中期。七百年後的今天,燕京太極書院和昌平諫議書院,蹤跡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文靖書院成為三大書院中惟一能找到確切地址的歷史遺存。(楊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