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大街:昔日晨鐘暮鼓

日期:2017-04-07 08:5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1.jpg.jpg
  • 未標題-1.jpg.jpg

  原標題:鼓樓大街:昔日晨鐘暮鼓

  鼓樓大街是地鐵8號線和2號線換乘站,位於北京中軸線北端。鼓樓紅墻黃瓦,是一座單體木結構古代建築物,重檐歇山頂,通高46.7米,通面寬34米,通進深22.4米;檐下有單昂單翹五斗彩畫。鼓樓原名齊政樓,取陽星(日)、陰星(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七政之意。明永樂和清乾隆年間均遭火重建,清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鼓樓文物遭到了破壞,建築倖免於毀,民國年間對外開放。

  鐘樓在鼓樓正北方向約l00米,灰墻綠瓦。始於元至元九年(1272年)。鐘樓舊址為元代萬寧寺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現基址上重建鐘樓,後遭火焚燬,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鐘樓築於高大的磚石城臺之上,灰筒瓦綠剪邊歇山頂,高約33米,全部磚石結構。

  鐘鼓樓在元、明、清代時為全城報時中心。“晨鐘暮鼓”使全城有序可循,1924年後停止。1957年鐘鼓樓被列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988年鐘鼓樓相繼開放,1990年起每年除夕恢復鳴鐘擊鼓。1996年鐘鼓樓均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