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藝:始終把社會效益放首位

日期:2019-05-07 10:05    來源:中國文化報

分享:
字號:        
  • 123.jpg.jpg
  • 123.jpg.jpg

  今年1月,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簡稱《試行辦法》),覆蓋了國有文藝院團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的全過程,國有文藝院團即將迎來大考。

  “《試行辦法》的出臺很有意義,讓國有文藝院團明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有了考核依據,目標更明確。”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説,“中國兒藝60多年的發展歷程總結出一個宗旨——一切為了孩子,這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一致的。”

  “三者並舉”創作精品力作

  如何將孩子吸引進劇場?這些年,中國兒藝恪守“一切為了孩子”的宗旨,創作上演了160余部涵蓋古今中外的優秀兒童戲劇作品,逐步探索出一條“傳統文化、外國經典、現實題材”三者並舉的創作之路。

  重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系列劇已經創排了5部,《三個和尚》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備受歡迎的《西遊記》包括大劇場版本和小劇場版本。同時,中國兒藝還很重視對經典劇目的重新創排,復排了《岳雲》《寶船》《東海人魚》《馬蘭花》等,讓經典煥發出時代生機。

  對外國經典作品的移植引進,中國兒藝創作演出了《小飛俠》《小公主》《白雪公主》等童話劇,以及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等經典名劇。同時,讓外國劇院也能上演中國劇目,如美國米蘇拉和夏洛特兩家兒童劇院都排演了中國兒藝原創的《成語魔方》系列劇。

  同時,中國兒藝十分重視創排關注當代孩子的現實題材戲劇,“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的《特殊作業》一演就是8年,經常作為公益項目去偏遠地區演出,感動了無數少年兒童。《紅纓》帶領大家重溫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山羊不吃天堂草》則聚焦少年心靈成長歷程,還有《時間森林》《心願》等關注當代孩子的成長。

  近幾年,中國兒藝的演出場次每年在600場左右,新創作的劇目數量每年4部至5部,尹曉東表示:“我們相信好的作品不僅能收穫兒童的喜愛,更能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擴大優質兒童劇演出的覆蓋面

  一部好的兒童劇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尹曉東記得,2014年劇院重新創排老舍先生的《寶船》,首演後一位觀眾在留言中説:相比現在的搞笑劇,甚至暴力傾向的動畫片,優秀的兒童劇能讓小朋友在心底留存一塊清澈的樂園。

  還有一件事對尹曉東觸動很大。劇院開展公益演出活動,到廣東茂名為孩子們演出《特殊作業》。這部戲一個序幕,四場戲,一個尾聲。最後一場戲結束後,孩子們誤以為演出全部結束,紛紛離場,等到演員出場謝幕時,孩子們幾乎已全部退場。陪孩子看戲的當地領導非常尷尬地説:“我們的孩子們從來沒看過舞臺劇,既不知道戲在什麼時候才是真正結束,也不懂得觀劇禮儀,沒等演員最後謝幕就退場了,實在是抱歉。”

  “應該道歉的是我們,我們來得太少了。”尹曉東表示,這讓他感到面向基層的藝術普及工作任重道遠。

  近幾年兒童劇演出市場逐漸趨熱,中國兒藝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中國兒藝于2010年實行“優秀劇目輪換上演制”,利用劇場資源將劇院長期積累的大量優秀劇目定期輪流上演。觀眾以50元至180元的低票價就可以在中國兒童劇場和假日經典小劇場欣賞到題材多樣、風格迥異的兒童劇作品,每年惠及觀眾近20萬人次。

  通過低票價演出,城市的孩子可以定期看到優質兒童劇,那麼,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呢?為此,中國兒藝不斷擴大公益演出的覆蓋面,近12年來,中國兒藝將公益演出逐漸常態化,為基層的學校、福利院、社區公益演出700余場,64萬名邊遠地區的孩子因此接觸到了高品質的舞臺藝術,觀賞了國家級劇院的精彩演出,接受了戲劇藝術的熏陶,在快樂和感動中收穫了成長。

  2017年3月,中國兒藝第一次走進海南三沙開展公益演出活動。“島上面積不大,自然條件比較艱苦,看到20多個孩子流露出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深深渴望,讓我們堅定了為邊疆孩子進行公益演出的想法。”尹曉東説。

  在大漠中奔波,在高原缺氧的情況下演出……艱苦環境不能阻止文藝惠民的腳步,中國兒藝還要走向更偏僻、更遙遠的地方。

  2018年初,中國兒藝開展“邊疆不再遙遠”項目,計劃用4年至5年時間走進邊疆九省區,以優秀兒童劇潤澤邊疆,讓邊疆的孩子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欣賞國家級院團高品質的舞臺藝術,讓他們和大城市的孩子一樣有機會享受高品質文化生活。目前中國兒藝已經走到廣西、雲南、吉林的邊境地區演出50場。

  “服務基層群眾的同時,我們也要紮根生活沃土,努力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小吉普·變變變》以3位演員、4位舞美人員、一車道具的小體量深入到基層,至今演出700多場,是中國兒藝最受孩子們喜愛的劇目之一。以後,我們要努力創作更多這樣的作品。”尹曉東説。

  “雙輪驅動”變為“四駕馬車”

  “創作、演出是一個藝術劇院的立院之本,是‘雙輪驅動’。同時,中國兒藝要把藝術教育做得更加深入,讓更多兒童有較早接觸藝術的機會;要取得更多對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在這個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做到‘四駕馬車’齊頭並進。”尹曉東説。

  近年來,中國兒藝與多所小學攜手開展藝術教育、戲劇輔導等,幫扶創排了《我想對你説》《馬蘭花》《十二個月》《草房子》等兒童劇,加強了中小學校園戲劇建設,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自信心和團隊合作意識。

  在進校園開展戲劇培訓的同時,中國兒藝也在探索多元化支援美育教育發展的途徑。2014年,北京市教委號召首都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尹曉東主動給相關部門打電話,參與“高參小”後,中國兒藝更深度參與到學校藝術教育中。

  隨後,中國兒藝在北京革新里小學、黑芝麻小學、燈市口小學等學校開設藝術課程、組建與指導藝術類社團、舉辦專題講座等。優質的藝術教育吸引了眾多學校前來合作,甚至拓展到了新加坡,成立新加坡“中國兒藝馬蘭花藝校”。“我們把講臺搬到了舞臺,通過孩子們與劇院藝術家的互動,讓藝術貫穿課堂,培養孩子學藝術、愛藝術,用藝術來陶冶情操、鍛鍊思維、影響品行,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素質。”尹曉東説。

  近年,中國兒藝將藝術普及面擴展至全社會,請譚霈生、鐘藝兵、歐陽逸冰、查明哲、李寶群、宋寶珍以及大衛·伍德等中外藝術家、理論家舉辦系列講座,大眾可以報名免費聽課。

  “中國兒藝始終把服務中國少年兒童當作崇高的社會責任,同時大力推進中外文化交流,這同樣是件意義非凡的事。孩子是世界的未來,今天在各國孩子心中播下的友誼和文化的種子,日後會開花結果。”尹曉東説。在短短5年時間內,中國兒藝的劇目走遍世界五大洲,2018年,有兒童戲劇界的“奧林匹克盛會”之稱的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協會(ASSITEJ)藝術大會首次來到中國,在中國兒藝主辦的中國兒童戲劇節期間舉辦,進一步促進中外兒童戲劇交流互鑒、提升中華優秀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創作、演出、藝術普及、對外文化交流,全年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如何完成?“我們的年度工作計劃在上一年年底就制定出來了,按工作計劃形成業務工作表,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尹曉東説。

  “今後,我們要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新時代的精品力作,用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點亮童心、塑造未來。同時也希望,國家的文藝評獎、重點文藝活動等也為兒童劇提供更多的平臺。”尹曉東説。

  作者:王立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中國兒藝:始終把社會效益放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