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名家教我寫大字
“墨緣杯”北京市青少年書法比賽作品展側記
大字如鬥,小字如豆……一得閣美術館二層展廳內,四週的展墻上,挂滿了由交行北京市分行獨家贊助的“墨緣杯”北京市青少年書法比賽的參展作品。大廳中央的書案前,在書法名家的指導下,一堂生動的書法現場教學正在進行。
10月6日上午9時,一得閣美術館剛開門,孩子們來了!“我叫馬明軒,6歲了,是今天第一個來看書法作品展的。這些字真好看,還有書法家教我們寫字,太好了。今天來就是想學一學。”從來沒練過毛筆字的小姑娘,邊説邊用手機把一幅幅書法作品拍了下來。 展覽大廳裏,人越聚越多,看展的,還有直接來“上課的”。此時,長長的大書畫案前,小朋友們拿起了毛筆,一筆一畫,認真地寫着! “高興,蔡文媛……”孩子們在雪白的宣紙上寫着自己的名字。
“小朋友們,其實寫好字並不難。學習書法技巧,第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正確執筆,執筆的方法直接關係到能否靈活自如地運筆,指實掌虛、豎掌平腕、心正則筆正……”10點整,北京晚報“墨緣”周刊主編郭晉麗老師,給孩子們講習字的第一堂開蒙課。
“老師,能教教我怎麼握筆嗎?”馬明軒大聲説。“好呀!”郭晉麗老師走到馬明軒身邊,手把手地教小姑娘,並鼓勵她説,只要堅持,一定能把字寫好!
3歲的小依婳,在宣紙上寫下“李”字後特別高興。放下筆,不停地扮着鬼臉,各種表情包逗得現場歡聲一片。隨後,她對媽媽説,今天我特高興,特別喜歡毛筆字,以後我也要練好字!
看到孩子們寫字,在場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也忍不住出手了。
“儘管大多數孩子都是第一次拿毛筆,寫的字也很稚嫩,但從他們身上,能夠看到有更多的青少年喜愛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國書法藝術後繼有人,這也是北京晚報舉辦北京市青少年書法比賽的初衷——就是為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為更多的書法愛好者,搭建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未來,一屆一屆的‘墨緣杯’將會辦下去,也會讓更多的孩子在比賽中成長起來,把書法藝術發揚光大。”郭晉麗老師説。
11時20分,書法課結束了。一得閣美術館為每個孩子頒發了獎品——為中小學生習字定制的文房用具。大家意猶未盡,繼續參觀着入展作品……
一得閣的掌門人王傑先生説,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傳承它就是從習字這樣的基礎做起。而“墨緣杯”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一得閣作為有着153年曆史的中華老字號,我們與書有情,與墨有緣,將全力支援北京晚報舉辦“墨緣杯”書法比賽這項文化公益事業,也希望北京市的青少年中,有更多的書法作品在這裡展示。我們也願意和北京晚報一起,把“墨緣杯”打造成中小學生的書法教育平臺。
北京晚報主辦的“墨緣杯”,離不開像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這樣熱心公益的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據悉,應廣大讀者和學生家長的要求,本次展覽將延至10月14日中午12時閉展。(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