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陳列室傳承琉璃文化

日期:2018-08-23 10:08    來源:京郊日報

分享:
字號:        

  傳承人劉成厚講述鴟吻的故事。

  提到琉璃,老百姓最熟悉的也許是琉璃瓦和琉璃廠。實際上,琉璃廠也有內外廠之分。有着“琉璃之鄉”美譽的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便是燒造皇家琉璃的“外廠”所在地。千百年來,古村窯火燒造出一塊塊溢彩流光的琉璃,裝點着北京的宮殿。

  清代乾隆年間,皇家御用琉璃廠正式遷到琉璃渠村。從那時開始,琉璃渠村開始專門為紫禁城、皇陵、園林等皇家建築燒制琉璃飾品。琉璃渠的鄉情村史陳列室,就設置在清代琉璃廠商宅院裏。這座宅院不僅保持着當年的模樣,而且還藏有大量彼時為宮廷燒制的琉璃工藝作品原件。

  琉璃廠宅院為兩進四合院,房屋由回廊相連,門樓磚雕精美。如今,這些房間中的大部分成為陳列室的展室。據陳列室的設計者及負責人金華介紹,陳列室3個展廳再現了琉璃渠歷經遼、金、元、明、清五朝的千年曆史,包括五虎少林會、水茶老會、橋道會、路燈會、老道會、撣塵會等民俗文化,還有北京唯一一座黃琉璃頂清代過街天橋、萬緣同善茶棚、古道等文物古跡,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琉璃渠村的經濟發展情況等內容。

  進入陳列室的中心展廳,廳內的一個個精美的琉璃飾品格外引人注目。金華拿起一個瓦片介紹道:“這就是故宮所用的琉璃瓦片,每一個瓦片上都刻有銘文。”每一個瓦片是由誰上釉、再由誰配色,都能通過銘文清楚地顯示出來。

  琉璃燒造工藝傳承人劉成厚,從小就在琉璃渠村長大。他介紹説,琉璃官窯代代傳承,有22道複雜工序,在琉璃渠達到了渾然天成的水準。在琉璃渠周邊的山上,有上好的坩子土,這種土成分精純,是燒造琉璃的最佳原材料。天時地利人和,才使得琉璃渠燒造出的琉璃顏色光澤格外圓潤飽滿。

  在陳列室的主展廳中,矗立着一件與人同高、龍紋雕飾的鴟吻。劉成厚不無驕傲地説,這件堪稱“鎮館之寶”的鴟吻出自於故宮武英殿,“當初百年大修時鴟吻的修復指名要門頭溝琉璃渠村燒制。”換了新的以後,這件明永樂年間的鴟吻就留在了琉璃渠。

  如今,琉璃渠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兩件琉璃工藝品。鄉情村史陳列室將更好地傳承琉璃渠深厚的琉璃文化。(王世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