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鐘衚同 鐘聲不再 衚同長存
原標題:鑄鐘衚同 鐘聲不再 衚同長存
車水馬龍的鼓樓西大街上,有一處公交站,名曰“鑄鐘廠”。為何要設一個鑄鐘的廠,又為何要設在這裡呢?其實對照一下地圖就清楚了,附近是鐘樓嘛,鐘樓裏的大鐘就是在鑄鐘廠完成的。
鑄鐘衚同今顏。攝於2023年。
鑄鐘衚同舊景。攝於2006年。
元明清三朝的鑄鐘廠都位於這裡,史稱華嚴鐘廠。但今天我們已無法找尋它的遺跡了。公交站邊上有棵老槐樹,就是原鑄鐘廠的見證。此話既難證實亦難證偽。但有一個見證物卻肯定是真實的——鑄鐘衚同。
“鑄鐘廠”公交站北側,拐進巷子就是鑄鐘衚同了。衚同拐角較多,一直延伸到舊鼓樓大街,整個輪廓勾勒下來,恰好近似一個“廠”字。
前些年還未整治的時候,整條衚同破舊不堪,連個像樣的院落都難以見到,部分路面也是坑坑洼洼的。現在衚同已通過“微改善”等方式修復一新,顯得更加整潔安靜。幾位老人在路邊曬太陽拉家常,問起鑄鐘廠的位置,他們異口同聲説早就找不到了,但鑄鐘故事卻可以給你講上半天。
鑄鐘廠的傑作,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永樂大鐘了。它是明代鑄就的中國現存最大的青銅鐘,重約46噸,鐘體內外遍鑄經文,共22.7萬字。此鐘鑄就後,曾移至萬壽寺,後遷居於大鐘寺,成為大鐘寺的鎮寺之寶。
今天鐘樓裏的大銅鐘,自然也出自鑄鐘廠。它比永樂大鐘還重,達63噸,是中國現存體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銅鐘,有“鐘王”之稱。其聲音也更渾厚綿長,古代以它報鐘時,據説都城內外數十里均可聽到。
今天,除非重要節日,很難聽到兩座大鐘的鐘聲了。好在我們隨時可以去探尋它們的出處——鑄鐘衚同。蔣晨明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