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鈔衚同 元代幣制見證

日期:2023-05-06 09:25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寶鈔衚同春天一角。
  • 寶鈔衚同春天一角。

  原標題:寶鈔衚同 元代幣制見證

  提起“寶鈔”兩個字,大家一定能聯想到,這是一個跟錢有關的衚同。但對於“寶”來説,一般人又會産生本能的誤解,以為是元寶、寶物之意。其實呢,“寶”來自諧音,本源是“倒”。那“倒鈔”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聊一下寶鈔衚同的歷史就明白了。

寶鈔衚同春天一角。

寶鈔衚同春天一角。

  寶鈔衚同的故事得從元代講起。這是中國古代金融史的一個片斷——宋代的幣制。由各地自行印造“會子”“交鈔”,但互不流通。元中統元年(1260年)對此改革,開始發行中統元寶鈔(即鈔票),全國通用。但紙鈔用久了便會破損,為此朝廷制定了《倒鈔法》,這裡“倒”就是“換”的意思。為滿足新舊紙幣兌換的需求,朝廷專門設置了“倒鈔庫”,其功能有些類似於今天各銀行櫃檯的破損錢幣兌換業務。

  下面要劃重點了。舊時的“倒鈔庫”由戶部主管,其辦事機構便設在今天寶鈔衚同南口,故衚同原名為“倒鈔衚同”。但在清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圖上,“倒鈔”被訛為“寶鈔”。而“寶鈔”確實更好聽,也更符合人們對金錢的認知。於是,將錯就錯,“寶鈔”這個名字就一路沿襲了下來。

  今天的寶鈔衚同十分狹長,南起鼓樓東大街,北側接近北二環,成為鐘鼓樓東側的一條南北動脈。這條動脈就像一個連接器,將兩側東西走向的若干衚同串了起來,其中包括豆腐池衚同、凈土衚同、琉璃寺衚同等,都是很有歷史的街巷。據報道,1970年開建地鐵二號線時,在寶鈔衚同北口曾發現一口大缸,裏面窖藏的都是元代瓷器,更是印證了寶鈔衚同及其片區的歷史價值。(文/蔣晨明 攝/文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寶鈔衚同 元代幣制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