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用於建設居民自住型、改善型等各類中小戶型政策性住房,其中廉租房4000套,公共租賃住房8000套,經濟適用房3.2萬套,限價商品住房3萬套;用於重點工程建設拆遷、舊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人口疏解、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整治搬遷居民等定向安置用房6萬套;全年竣工交用各類保障性住房4.6萬套。
主要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市國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
項目負責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隋振江、市國土局魏成林、市發展改革委張工、市規劃委黃艷
二、繼續推進舊城區房屋保護和修繕工作,加快落實居民外遷安置房源,進一步加大舊城人口疏解力度;在抓好門頭溝採空棚戶區、通州老城區、豐台南苑鎮三片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全市棚戶區改造工作,改善棚戶區居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
主要責任單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相關區縣政府
項目負責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隋振江、相關區縣政府區縣長
三、認真落實“九養政策”,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助殘服務,為8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養老券,為16—79周歲無工作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助殘券;對全市百歲以上老年人實行補助醫療制度;在城鄉社區(村)試點建立養老(助殘)餐桌、托老(殘)所;為街道鄉鎮配發養老(助殘)無障礙服務車;開展養老(助殘)精神關懷服務;為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和16—64周歲重度殘疾人試點配備“小幫手”電子伺服器等。
主要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項目負責人:市民政局吳世民
四、進一步提高本市職工醫療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保障水準,提高醫療保險年度報銷封頂限額、在職職工門診報銷比例和“一老”門診醫療費用的報銷額度,出臺解決“一小”門診醫療費用辦法;搭建網上社保平臺,為參保單位、參保人員提供網上申報、查詢服務。
主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項目負責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張欣慶
五、推動全市大醫院完善預約掛號服務,重點開展復診預約和社區轉診預約,社區向三級醫院轉診病人中,預約比例達到30%,三級醫院復診預約比例達到40%,三級醫院出院病人門診復診預約比例達到60%。在學校、重點行業及社區開展自救互救、避險逃生技能培訓和演練,全年完成初級急救員培訓10萬人,向全市中小學生發放《青少年急救手冊》,對本市300名貧困家庭的大病患兒給予救助。
主要責任單位:市衛生局、市紅十字會
項目負責人:市衛生局方來英、市紅十字會韓陸
六、實現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城鄉並軌,對全市2.4萬名重點優撫對象免費體檢,城鄉義務兵優待金標準統一提高到每人每年1.5萬元。
主要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項目負責人:市民政局吳世民
七、加快推進養老機構1.5萬張床位建設,完成街道、鄉鎮敬老院改造工程。
主要責任單位:市民政局
項目負責人:市民政局吳世民
八、加大改擴建公辦幼兒園力度,改擴建30所公辦幼兒園;新增1.2萬個入園名額,緩解入園緊張狀況。
主要責任單位:市教委
項目負責人:市教委劉利民
九、大力宣傳健康用鹽理念,完成“一、十、百”工作:在小包裝食鹽中配發一把定量鹽勺,小包裝食鹽中低鈉鹽所佔比例達到10%(7000噸),食鹽專營企業向市場供應100%合格碘鹽。
主要責任單位:市商務委
項目負責人:市商務委盧彥
十、新安排本市3000名殘疾人就業,安排7000名智力殘疾人、穩定期的精神殘疾人以及其他類別中重度殘疾人參加社區職業康復勞動,為1.7萬戶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繼續創建60個示範殘疾人溫馨家園。
主要責任單位:市殘聯
項目負責人:市殘聯齊靜
十一、強化家庭服務、便民服務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培訓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和護工2萬人。
主要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項目負責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張欣慶
十二、扶持5000戶農村計劃生育低收入家庭增收致富,向高中生免費發放《青春健康教育讀本》,向15萬對新婚夫婦免費發放婚育健康服務包。
主要責任單位:市人口計生委
項目負責人:市人口計生委鄧行舟
十三、實施山區泥石流易發區及生産條件惡劣地區農民搬遷工程,完成5000人的搬遷任務,改善山區農民生産生活條件。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委
項目負責人:市農委王孝東
十四、加強社會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建設,圍繞城市管理、民防救助等領域建設10支專業化志願者隊伍;以奧運志願服務站點“藍立方”為依託,建設100個城市文明引導志願者服務示範點;在城八區及順義、昌平區共培育扶持10個社工師事務所。
主要責任單位:市社會辦
項目負責人:市社會辦宋貴倫
十五、新確定1000個社區規範化建設試點,建成5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範點,新建600個商務樓宇服務站。建設41個街道(地區)社區服務中心和1000個農村社區服務站。
主要責任單位:市社會辦、市民政局
項目負責人:市社會辦宋貴倫、市民政局吳世民
十六、建立市級社會組織孵化器,打造10個公益性社會組織服務品牌,購買扶貧、濟困、助殘、養老、慈善、便民利民、社區服務等300個公益性服務項目,帶動公益性社會組織發展,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的作用。
主要責任單位:市社會辦、市民政局
項目負責人:市社會辦宋貴倫、市民政局吳世民
十七、建設、更新325處全民健身設施,組織北京市第三次市民體質監測,開展全民健身月群眾體育系列活動。
主要責任單位:市體育局
項目負責人:市體育局孫康林
十八、為全市176家A級旅游景區配備方便殘障人士、老年人游覽的輪椅,向出境游客免費發放40萬冊旅游指南,向市民發放40萬張北京旅游地圖。
主要責任單位:市旅游局
項目負責人:市旅游局張慧光
十九、以基層社區和農村地區為重點,建立覆蓋城鄉的消費者權益保障服務體系,新建工商工作站320個,進一步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主要責任單位:市工商局
項目負責人:市工商局主要負責人
二十、建立和規範100個鄉鎮公益法律服務中心,實現全市農村公益法律服務體系全覆蓋。
主要責任單位:市司法局
項目負責人:市司法局吳玉華
二十一、頤和園、天壇等11個市屬公園免費提供9項公共服務,公園游客服務中心免費提供游覽諮詢、宣傳材料和飲水服務,廁所免費提供衛生紙和洗手液,門區免費提供輪椅、小藥箱和針線包,免費提供視頻資訊服務。
主要責任單位:市公園管理中心
項目負責人:市公園管理中心鄭西平
二十二、繼續拓寬基層信訪渠道,健全完善基層信訪隊伍,方便群眾就地、及時提出個人訴求、反映意見及建議。
主要責任單位:市信訪辦
項目負責人:市信訪辦薄鋼
二十三、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建設完成亦莊線、大興線、昌平線一期、15號線一期、房山線(蘇莊大街—世界公園段)工程。
主要責任單位:市重大辦、市交通委、市規劃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
項目負責人:市重大辦許健、市交通委劉小明、市規劃委黃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隋振江
二十四、建成阜石路(五環—雙峪環島)、蒲黃榆路(四環—五環)等道路,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統;建設111國道二期、懷長路、魏永路等郊區公路100公里。
主要責任單位:市交通委
項目負責人:市交通委劉小明
二十五、加大對現有交通設施的維護養護力度,提高道路完好率,完成城市道路大中修工程40萬平方米,完成公路大修200公里,加固改造公路舊橋20座,綠化工程100公里。
主要責任單位:市交通委
項目負責人:市交通委劉小明
二十六、繼續實施疏堵工程,新建或改造公交港灣10處,完善過街設施6處,新開、調整公交線路30條,優化、渠化路口路段300處,施劃公交專用道10公里,增設道路隔離護欄10公里。
主要責任單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
項目負責人:市交通委劉小明、市公安局負責人
二十七、新建固定式交通信號燈50處,優化調整信號燈系統配時;增設調整各類交通標誌420套、交通標線8.8萬平方米;在100所主幹路臨街學校周邊增設移動式信號燈100套、宣傳標誌330套;增建交通違法監測系統100套。
主要責任單位:市公安局
項目負責人:市公安局負責人
二十八、在醫院、小區周邊等道路路側設置停車位1000個。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地下人防停車位1.8萬個。
主要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民防局
項目負責人:市公安局負責人、市民防局李長栓
二十九、推進便民繳費“三通工程”(一卡通、一網通、一費通),為居民在繳納水、電、燃氣、通信費用等方面提供便利。
主要責任單位:市金融局
項目負責人:市金融局霍學文
三十、對本市生産領域的獲證食品及相關産品企業100%進行産品品質監督,並對本市乳製品、肉製品、瓶(桶)裝飲用水、小麥粉、醬腌菜等食品生産企業開展食品品質安全風險監測;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促進中小食品生産企業提升品質控制能力。
主要責任單位:市品質技術監督局
項目負責人:市品質技術監督局趙長山
三十一、加強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自檢體系,為全市100家超市、市場新建食品安全自檢室,對食品品質開展系統、持續監測和評價;在全市十大農副産品批發市場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增強食品安全風險的控制與處置能力。
主要責任單位:市工商局
項目負責人:市工商局主要負責人
三十二、完成6家以上大型連鎖超市與京郊農産品生産基地(農業合作組織)的對接任務,方便城鄉居民生活。
主要責任單位:市商務委
項目負責人:市商務委盧彥
三十三、對基本藥物進行全品種檢驗;完成覆蓋全市的藥品、保健食品、化粧品、醫療器械抽驗1.2萬件,維護藥械市場秩序,保障群眾用藥安全。
主要責任單位:市衛生局
項目負責人:市衛生局方來英
三十四、實施科技助農增效工程,推廣30種高産抗病優質蔬菜新品種,應用20項設施蔬菜高産整合栽培技術,優化日光溫室和塑膠大棚高效種植模式,示範推廣高效設施蔬菜生産1萬畝。
主要責任單位:市科委
項目負責人:市科委閆傲霜
三十五、加快設施農業發展,全年新增設施面積4萬畝,促進産業結構升級和農民增收。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委
項目負責人:市農委王孝東
三十六、加強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圍繞果類蔬菜、生豬和觀賞魚三個産業,組織3個産業技術研發中心、14個功能研究室、14個綜合實驗站和119個農民田間學校工作站開展技術攻關,促進技術推廣進村入戶。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業局
項目負責人:市農業局趙根武
三十七、完成6個街道和202個行政村多媒體綜合文化中心建設,實現農村文化設施全覆蓋。
主要責任單位:市文化局
項目負責人:市文化局降鞏民
三十八、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群眾生活,完成100萬戶高清交互數字電視機頂盒的推廣工作。
主要責任單位:市廣播電影電視局
項目負責人: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孫向東
三十九、加強文化遺産和少數民族文物保護,啟動頤和園四大部洲、香山昭廟、日壇祭器庫等修繕工程;完成北堂主教府、天壇昭亨門甬路、懷柔水長城等修繕工程;實施太廟、雍和宮等2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避雷、消防、技防工程。
主要責任單位:市文物局
項目負責人:市文物局孔繁峙
四十、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送電影進農村,每個行政村放映100部影片;送電影進軍營、進工地、進社區、進福利院,城四區每套數字電影流動設備放映50場次,其餘14個區縣每套數字流動設備放映80場次。
主要責任單位:市廣播電影電視局
項目負責人: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孫向東
四十一、加強新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新建1020個“益民書屋”,支援郊區縣新華書店在農村地區建設10個以上圖書代銷點,開展多種形式、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
主要責任單位:市新聞出版局
項目負責人:市新聞出版局馮俊科
四十二、建設多媒體資訊資源服務平臺,為每個村級基層服務點提供數字書刊5萬冊、文化講座100場等。
主要責任單位:市文化局
項目負責人:市文化局降鞏民
四十三、推進永定河生態環境建設,完成盧溝橋再生水廠主體工程及再生水管線工程。
主要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項目負責人:市水務局程靜
四十四、繼續推進淘汰高污染排放黃標車4萬輛;更新淘汰老舊公交車2478輛,其中國ⅴ柴油公交車727輛。
主要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交通委
項目負責人:市環保局史捍民、市交通委劉小明
四十五、繼續推進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完成1000蒸噸改造任務。
主要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市政市容委、相關區縣政府
項目負責人:市環保局史捍民、市市政市容委陳永、相關區縣政府區縣長
四十六、對朝陽、海淀、豐台區29個城鄉結合部地區進行整治,拆除私搭亂建、清理堆物堆料、實施綠化硬化、完善道路照明設施等。
主要責任單位:市市政市容委、相關區政府
項目負責人:市市政市容委陳永、相關區政府區長
四十七、完成東城、宣武、朝陽、海淀、豐臺等區5萬餘戶老樓通氣工程。
主要責任單位:市市政市容委、市發展改革委、相關區政府
項目負責人:市市政市容委陳永、市發展改革委張工、相關區政府區長
四十八、進一步推進綠化隔離地區建設,建成10處郊野公園,面積666.7公頃;免費向社會開放14個郊野公園。
主要責任單位: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
項目負責人: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董瑞龍
四十九、推進11個濱河森林公園綠化建設,完成計劃總量的50%以上。
主要責任單位: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
項目負責人: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董瑞龍
五十、實施新農村“五項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街坊路硬化1500萬平方米,實現綠化800萬平方米,改造老化供水管網2600公里、一戶一表5萬個,建設污水處理設施150處,在40個鄉鎮配置垃圾分類設施,改造戶廁10萬座,建設農村公廁2000座。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委
項目負責人:市農委王孝東
五十一、繼續實施新農村“三起來”工程,新建更換5000盞節能路燈,建設100個太陽能公共浴室;完成2000戶抗震節能型新農宅建設,實施5000戶農村既有住房節能改造。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委、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
項目負責人:市農委王孝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隋振江
五十二、推動山區溝域經濟發展,整合旅游景點、自然風景區、觀光采摘園、民俗文化和村落資源,打造7條山區標誌性旅游名溝。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委
項目負責人:市農委王孝東
五十三、新建10處城市休閒綠地,綠化面積50公頃,完成100個老舊小區綠地改造建設,美化群眾居住環境。
主要責任單位: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
項目負責人: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董瑞龍
五十四、完成溫榆河辛堡閘改建主體工程建設,提高北運河水資源利用率,積極改善潮白河順義、通州沿岸水環境。
主要責任單位:市水務局
項目負責人:市水務局程靜
五十五、創建首都綠化美化園林小城鎮5個、首都綠色村莊50個、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單位50個、首都綠化美化花園式社區30個。
主要責任單位: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
項目負責人:市園林綠化局(首都綠化辦)董瑞龍
五十六、加快6座餐廚、果蔬、園林垃圾相對集中的資源化處理站建設,推進朝陽、密雲等區縣9處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工作。
主要責任單位:市市政市容委
項目負責人:市市政市容委陳永
五十七、繼續推進郊區環境建設,創建5個環境優美鄉鎮和100個生態村。
主要責任單位:市農委、市環保局
項目負責人:市農委王孝東、市環保局史捍民
五十八、在11個市屬公園實現園林綠化垃圾資源化處理,建設1座公園綠植垃圾處理廠,完善綠化垃圾處理配套設施。
主要責任單位:市公園管理中心
項目負責人:市公園管理中心鄭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