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概況
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京專精特新企業累計認定8754家,佔北京市中小企業比例約為0.44%。累計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5家,新增240家1,增長30.19%,佔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的11.82%。北京市為全國第一個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的城市,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二、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畫像
(一)區域分佈
從區域分佈看,北京市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分佈在海淀區、經開區和朝陽區,分別有411家、156家和81家,佔比(佔全部國家級“小巨人”企業)39.71%、15.07%、7.83%。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40家,主要分佈在海淀區(82家)、經濟技術開發區(49家)和朝陽區(21家)。從增長率看,西城區、大興區、延慶區、經開區、門頭溝區的增幅均在40%以上。
(二)從業人員
截至2024年5月底,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從業人員總數達649898人。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從業人員佔比最多,達16.34%。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平均從業人員數為76人/家,全市中小企業平均人員數9人/家。
(三)技術創新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在專利佈局方面,截至2024年6月,企業累計授權專利總數247313件,環比增長1.63%,佔北京市全市中小企業授權專利數的38.97%,戶均授權專利32件/家。從專利分類看,累計授權發明專利、外觀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分別為103179件、29096件、114859件,三項佔比分別為41.72%、11.76%、46.44%。其中,累計授權發明專利數量環比增長1.99%。授權發明專利位列前三位的區域為海淀區、朝陽區和經開區。在軟體著作權方面,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累計所獲軟體著作權307078件,環比增長0.71%,戶均擁有軟體著作權39件/家,大幅領先北京市中小企業所獲軟體著作權數12件/家的平均水準。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累計發明專利前10 企業專利均超300項,名單如下:
表1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發明專利授權數量TOP10
(四)上市情況
截至2024年6月底,北京上市企業共469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158家,佔北京市上市企業的33.69%,佔專精特新比例為1.80%。專精特新上市企業主機板32家、創業板59家、科創板47家、北交所20家,分別佔比20.25%、37.34%、29.75%、12.66%。海淀區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最多,達56家,佔比35.44%,經濟技術開發區21家,朝陽區15家。從産業分佈看,上市專精特新企業集中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産業、人工智慧産業,與上月一致。截至2024年6月底,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市值總額達8210.28億元,企業平均市值為51.96億元/家。
上市前10位的專精特新企業市值均超過130億元,名單如下:
表2 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市值Top10
(五)納稅情況
2024年6月北京專精特新企業實現凈稅收229.48億元,稅收均值為全市中小企業平均水準約2倍。從區域分佈看,稅收均值排名前三的依次為昌平區(146.66萬元/家)、延慶區(103.49萬元/家)和房山區(63.06萬元/家)。從高精尖産業分佈看,稅收均值前三位的産業依次為醫藥健康産業(301.96萬元/家)、高端智慧産業(157.64萬元/家)、新材料産業(94.91萬元/家)。
三、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情況綜述
目前,北京市共有專精特新企業875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5家,佔北京市專精特新企業的11.82%,呈現高品質發展態勢。
一是梯度培育成效顯著。上半年,北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增長13.42%,數量達8745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數量較去年底增長30.19%,數量達1035家,梯隊企業快速擴容。實現了三個“第一”,第六批國家級“小巨人”申報通過率全國第一,是我國第一個“小巨人”數量突破一千家的城市,連續三年保持全國“小巨人”第一城地位。
二是技術創新實力強勁。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千分之四的中小企業數量佔比貢獻了約中小企業四成的技術創新規模,有14家專精特新企業榮獲2023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超八成專精特新企業從事高精尖産業,約四成專精特新企業前瞻佈局了通用人工智慧、基因技術、類人機器人等未來産業新領域新賽道,具有巨大創新潛能。
三是投資吸引能力較強。目前,專精特新上市企業佔全市上市企業的三分之一以上,深受資本市場青睞。從上半年整體情況看,我市新增的上市專精特新企業達5家,80%分佈在創業板,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和較強的發展活力。專精特新企業已經成為吸引投資的重要賽道。
注
1.工信部公佈第六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凈納稅額是指,企業納稅額減去按照國家稅務規定企業合法退稅額後的稅收貢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