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5亞洲數字藝術展開展 藝術家與AI協作共創,4月1日起向公眾開放
3月27日,2025亞洲數字藝術展在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展出,計劃展期6個月。(王海欣 攝)
3月27日,作為中關村論壇年會配套活動,2025亞洲數字藝術展在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開展,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的30余件數字藝術作品亮相,展示藝術家與AI協作共創的無限可能。
走進亞洲數字藝術展展廳,迎面就是全球首個自主創作的AI系統Botto的展區。在這個系統裏,人工智慧扮演着自主創作者的角色,生成作品,Botto社區成員通過投票的方式集體“票選”出拍賣的作品,拍賣所得收益一部分分配給成員,一部分用於支付伺服器及基礎設施的費用,同時成員的投票也集體決定着Botto的創作方向和演算法優化。參觀者也可以在這裡化身Botto成員,為自己心儀的AI作品“投票”。
展廳內的展品充滿了想像力。《未知的起源;機械胚胎2.0》作品,是三組相連的機械裝置,它們之間被閃亮的光帶連接,裝置中的氣膜如同呼吸般運動着,充滿科幻感。亞洲數字藝術展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陳抱陽介紹,這個展品是基於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的科幻表達,三組裝置通過數據信號互聯構成一個機械胚胎試驗場。
六屏影像裝置《山水:雲山六章》、多智慧體機械裝置《翩翩》、海淀非遺數字創意的《鳶飛九天》……一件件數字藝術展品,以影像、游戲、交互裝置、機械裝置、混合現實等形式,將人類的想像力與電腦的強大能力相結合,既展現了人類藝術家與AI協作共創的無限可能,又以數字藝術呈現了科技之美,通過數據可視化和交互的方式,讓人工智慧技術與運作機制被公眾感知與理解。
記者了解到,這30余件作品中有10件為首發作品,除中國創作者外,還有來自亞洲、歐洲、美洲的創作團隊。海淀區中小學生運用AI等技術手段創造生成的作品也亮相展覽。此外,3月29日還將舉行“亞洲數字藝術展”沙龍活動,為夢想者、創新者、探索者打造一場科技藝術盛宴。
該展覽將於4月1日起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展期持續至9月28日。(孫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