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佈 月背樣品研究等重大成果入選

日期:2025-03-28 10:22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3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中關村論壇年會發佈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月背樣品研究、光計算晶片、異體CAR-T細胞療法等重大科研成果入選。

  本次發佈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主要分佈在數理天文資訊、地球環境、生命醫學、化學材料能源等科學領域。

  “嫦娥六號樣品為研究月球背面火山活動、撞擊歷史和月球背面與正面地質差異提供了直接證據,開啟了月球研究的新階段。”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赤介紹,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國家天文臺團隊發佈的首批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的研究成果顯示,月球背面玄武岩來自極度虧損的月幔源區,形成於約28億年前的火山噴發。研究還發現一期42億年前的玄武質火山活動,“這指示月球背面存在着長期的火山活動歷史。”

  “長期以來,如何緩解和治愈紅斑狼瘡、硬皮病、多發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球共同面臨的醫學難題,而CAR-T細胞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則為患者帶來了新希望。”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蘇冰介紹,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團隊採用自主研發的異體CAR-T細胞開展臨床研究,成功治療了1名難治性免疫介導的壞死性肌炎患者和2名重症瀰漫型系統性硬化症患者。

  “這是國際上首次報道使用健康供者來源的異體通用型CAR-T細胞治療自身免疫病,且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療效的案例。”蘇冰介紹,傳統自體CAR-T細胞療法存在個性化生産周期長、費用高等掣肘,該成果打破局限性,推動CAR-T細胞療法的廣泛使用和治療費用的降低,為全球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療選擇。

  針對人工智慧推理與訓練面臨的算力、能效雙重桎梏,清華大學團隊研製了大規模通用智慧“太極”光計算晶片。“太極”光晶片實現了大規模光子神經網路的推理與訓練,相較國際先進晶片能效提升2個數量級、訓練效率提升1個數量級,有望為人工智慧大模型、通用人工智慧和智慧無人系統等注入算力發展的“光子”動力。

  南京大學團隊發現了超大品質黑洞影響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證據。該研究揭示星系中心黑洞主要通過限製冷氣體這一恒星形成的原料來調控星系演化,同時解釋了寧靜星系普遍含有一個較大品質的中心黑洞的原因。“這使我們向着最終揭開星系生死之謎邁出了關鍵一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究員韓佔文説。

  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首先由相關學科領域專家學者從700多項基礎研究成果中遴選出31項。此後,包括440余位兩院院士在內的2700余位專家學者對31項成果進行實名投票,遴選出10項重大科學研究成果。最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諮詢委員會進行審議,確定並公佈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孫樂琪 劉蘇雅)

  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嫦娥六號返回樣品揭示月背28億年前火山活動

  2、實現大規模光計算晶片的智慧推理與訓練

  3、闡明單胺類神經遞質轉運機制及相關精神疾病藥物調控機理

  4、實現原子級特徵尺度與可重構光頻相控陣的奈米鐳射器

  5、發現自旋超固態巨磁卡效應與極低溫製冷新機制

  6、異體CAR-T細胞療法治療自身免疫病

  7、額外X染色體多維度影響男性生殖細胞發育

  8、凝聚態物質中引力子模的實驗發現

  9、高能量轉化效率錒係輻射光伏微核電池的創制

  10、發現超大品質黑洞影響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證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