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再行動 | 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成效初顯!

日期:2024-01-10 15:57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分享:
字號: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精神,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下設15個專題工作組,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專題工作組是其中之一。

  9月28日,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專題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專題工作組工作機制運作規則》等文件,標誌着三地營商環境協同工作從協議協作進入到融合落實的新階段。

  10月24日,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專題工作組“五組一辦”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政務服務局、市商務局、北京海關、市知識産權局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圍繞“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 便利企業群眾跨區域辦事創業”主題介紹有關工作情況。

  協同推進機制逐步建立健全

  為保障京津冀營商環境協同優化各項工作有序規範高效展開,由京津冀三省(市)發展改革和政務服務部門共同牽頭組建專題工作組,涉及三地商務、市場監管、海關、知識産權等80余個部門。

  專題工作組下設“五組一辦”,分別是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知識産權5個重點領域專項小組和辦公室,主要負責——

  組織、指導、協調本領域營商環境協同優化工作;

  開展本領域協同優化重大問題研究;

  組織編制本領域協同發展規劃計劃、年度重點工作等並抓好落實;

  定期召開專題工作組組長會議,及時研究協調推進跨區域、跨領域重點事項落實。

  “1+5”合作框架協議落地見效

  在三地各部門的持續推動下,5個重點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成效初顯。

  一是推動區域商事制度協同互認,推進京津冀企業開辦、變更、登出政策一致、流程統一,通州區與北三縣實現營業執照異地“辦、發、領”。

  二是推動監管執法高效協作,聯合開展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檢查,推進監管標準統一、結果互認。京津冀公安聯合推動115項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職權統一。

  三是推動179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234個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200余項“京津冀+雄安”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移動辦”,建立“京津冀+雄安”12345熱線合作。

  四是推動跨境貿易協同開放,推動三地空港、陸港、海港互聯互通,實現257家重點企業名單“三關”互認,三地通關效率和便利度顯著提升。

  五是推動知識産權保護資源共用,簽署京津冀知識産權公共服務行動計劃,在專利審查、案件審判、海外維權等方面開展協同保護,9.2萬條涉案專利數據實現共用,助力三地知識産權公共服務邁上新臺階。

  市市場監管局

  2022年9月,三地簽署《京津冀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監管執法領域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統一規範、共享共用、高效協同”的京津冀協同化監管執法體系。2023年6月1日,三地簽署《進一步加強京津冀三地企業登記註冊工作協作備忘錄》,通過明確協作目標、完善協作內容、強化協作機制等三方面內容,進一步加強京津冀三地深度合作。

  市政務服務局

  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相互推出234項“區域通辦”事項;推出235項自助終端辦理事項;梳理電子證照共用清單,北京120類、天津95類、河北114類;三地政務服務辦事大廳開設“跨省通辦”專區,建設異地辦事代收代辦服務的遠端視頻會商系統。

  市商務局

  2022年9月,三地簽署《京津冀跨境貿易營商環境一體化框架協議》,深化口岸合作和通關監管一體化改革,持續推進跨境貿易協同發展。2023年5月,三地口岸管理部門共同簽署《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協議》,提出12條合作事項,進一步明確合作目標、合作重點,細化合作機制。

  北京海關

  三地海關先後簽訂了《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合作備忘錄》《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實施方案》《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海關監管協同創新工作方案》等5項關際協議文件。2022年8月,三省市政府部門與京津冀三地海關聯合簽訂了營商環境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為今後一個時期區域口岸營商環境協同優化打下框架基礎。

  市知識産權局

  國家知識産權局與三地人民政府簽訂《關於知識産權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會商議定書》;三地知識産權局陸續簽訂《京津冀知識産權公共服務行動計劃(2023-2026年)》《京津冀知識産權快速協同保護合作備忘錄》等系列協議10余項。

  下一步,我們將與三地相關部門密切對接,加強聯動,挂圖作戰,壓茬推進,着力推動三地資源共用、互認互通、同事同標、高效協作、協同開放,為助力區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