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持續深化招投標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以全面增強招投標市場開放度和公開透明度為重點,依託“網際網路+制度”雙輪驅動,多措並舉實現“減環節、減時間、減成本”,持續推動北京市招投標市場規則統一、公開透明、服務高效、監督規範,努力實現招投標市場法治化、規範化、陽光化運作。
搭建招投標三大功能平臺體系
自2016年以來,在“網際網路+招標採購”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用推動下,北京市搭建了以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為樞紐,連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監管平臺的“服務、交易、監管”三大功能平臺體系,構建招投標工作新局面。
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實現了招投標資訊的“一網匯聚”“一鍵查詢”,併為企業提供招投標“一站式”服務。通過與北京市大數據平臺、北京市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信用北京等多個國家和北京市有關政務系統的互聯互通和資訊共用,為企業政務資訊綜合查詢服務,實現經營主體基本資訊和信用、涉稅、社保等政務資訊的綜合查詢、獲取和驗證,有效解決經營主體在交易活動過程中數據資訊和證明材料獲取流程複雜、重復提交、難以驗證查證等問題。
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在房屋建築、市政工程、水務、交通、園林綠化等領域大力推廣電子化招投標,實現了全流程電子化、無紙化。
建立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
北京市先後出臺《關於進一步推動優化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改革的通知》《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嚴格執行招標投標法規制度進一步規範招標投標主體行為若干意見的通知》《關於進一步落實招標人主體責任加強招標投標服務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規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持續完善優化營商制度體系,不斷規範招標投標活動。
建立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按照《北京市建立清理和規範招標投標有關規定長效機制實施意見》等工作要求,北京市建立定期開展招投標領域政策文件清理機制,確保招投標領域政策文件符合相關要求,並將現行有效的招投標領域文件及目錄予以公開,明確要求未列入目錄的不得作為行政監管的依據。
自開展現行招投標政策文件專項清理以來,共廢止文件24件、修訂3件,保留地方性法規1件、市政府規章1件、規範性文件76件。目前,正在組織開展新一輪文件清理,為營造公平競爭的招投標市場環境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推動事中事後監管
為貫徹落實招投標領域營商環境長效機制,各部門結合本行業領域招投標工作實際,全面取消各行業監管部門對招標文件的事前備案審核環節,圍繞招標投標關鍵環節及載體,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分別建立了本領域“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對隱性門檻和壁壘等損害營商環境的各類問題,常態化開展執法檢查。
為有效解決招投標環節和合同履行環節“兩張皮”的問題,北京市住房建設、園林綠化等領域積極創新強化標後履約監管,實施招投標市場、施工現場“兩場”聯動,形成了管理閉環。
發佈招標文件範本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及北京市“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系列精神,推進招標投標活動標準化,營造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市場環境,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等行業監管部門發佈各領域招標文件示範文本,規範招標投標文件編制,增強招標投標公開、公平、公正性,持續夯實全過程電子化招標投標交易工作基礎。
提升招標採購透明度
推廣招標計劃公開。北京市明確國有資金佔控股或主導地位的依法必須招標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招標公告發佈前至少30日在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發佈招標計劃。提前公開招標計劃,為潛在投標人提供更多的投標籌備時間,提升了招投標公開透明度。
保障公平競爭。明確資格預審文件和招標文件中設定資質、業績等投標人資格條件要求應當以符合項目具體特點和滿足實際需要為標準,不得通過設置不合理條件排斥或者限制潛在投標人。清理招標人在招標投標活動中設置的註冊資本金、設立分支機構、特定行政區域、行業獎項等不合理投標條件。
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公平的市場競爭
對於超過200萬元的貨物和服務採購項目、超過400萬元的工程採購項目中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按照有關規定預留預算總額一定比例面向中小微企業採購。
在市政、交通、水務、園林綠化等領域積極落實招標人面向中小企業預留份額政策。園林綠化工程規定工程投資額1000萬元以下且建設內容單一的工程施工招標時,不得設置類似業績要求,已有209個投資概算1000萬元以下的項目資格條件未設置業績要求。
優化招標投標辦事流程
實現全流程網上辦。全力打造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從項目登記、公告發佈、招標文件獲取、專家抽取、投標、開標、評標、結果公示等網上辦理。電子輔助評標提高評標效率,防止計算失誤,最大限度保證評審的客觀、公正、準確。
截至目前,通過採用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方式,可以減少投標人線下招投標活動5次以上,實現“數據跑路代替企業跑腿”,提高了交易效率;通過推廣應用電子保函,2023年為1101個經營主體提供了2885份電子投標保函服務,累計減少佔用經營主體近4億元投標保證金資金。
大力推進遠端線上開標。在工程建設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項目中大力推動實施遠端線上開標,有效打破空間地域限制,降低市場交易主體參與招投標活動的交易成本,為打造公共資源交易“一張網”創造了良好條件。房屋建築和市政工程項目遠端線上開標於2022年7月19日全面推開,截至目前共完成1000余項遠端線上開標工作。園林工程建設項目全面拓展遠端線上開標區覆蓋率。
提升信息化系統數字服務功能。積極推進招投標領域統一數字認證(CA)——
企業參加本市工程建設招投標活動只需辦理一個CA,無需重復辦理,有效降低了企業辦鎖數量、費用及時間成本,極大便利了企業參與招投標活動。
北京市與上海市、重慶市、杭州市、廣州市、深圳市、浙江省等地電子招投標交易平臺,山東省、河南省、淄博市等地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以及華能電子商務平臺、中國電建設備物資集中採購平臺、浙江招標電子交易平臺等企業招標採購平臺,已經實現招標投標領域數字證書跨區域相容互認。
鼓勵減免保證金
各行業行政監督部門積極落實北京市優化營商6.0版改革任務,鼓勵保證金減免工作要求,降低經營主體交易成本——
交通領域已減免了540余家企業將近5億元的保證金。
水務領域自2023年4月至今已減免了140家企業近4700萬元保證金。
園林綠化領域減免投標保證金共1425宗,佔項目總數的86%。
房建市政領域完善招標投標交易擔保制度,鼓勵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人結合項目情況減收或免收投標保證金;印發《關於進一步落實招標人主體責任加強招標投標服務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積極探索推動落實招標人主體責任。
加大政策宣傳培訓力度
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開展宣傳培訓,推動營商政策和具體措施落地落實落細。在首都之窗推出政策宣講視頻,組織多場政策培訓——
面向經營主體開展系列優化營商政策培訓,把惠企助企利企的多種舉措講清講透,幫助經營主體盡可能享受營商政策的最大紅利。
面向窗口業務人員、平臺運作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提升服務品質,優化服務流程,規範服務行為,為營商政策帶來服務溫度,增強經營主體的獲得感。
下一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會同行業行政監督部門繼續落實國家和本市優化營商環境最新要求,重點在推動統一大市場建設、優化交易服務供給、提升交易監管質效等方面深耕細作,進一步提振企業信心,激發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