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期間銀行貸款因一起債務官司批不下來 法官破例開證明助小微企業脫困
疫情期間,銀行貸款因為一起債務官司批不下來,被執行人林某着急地找到海淀法院執行法官説明情況。最終,法官“破例”開出履行證明,幫助這家小微企業脫困。
某通訊器材公司與某商品城公司簽訂聯營合同,後雙方發生糾紛訴至法院,法院判決商品城公司支付通訊器材公司租金、違約金共計70余萬元。但在執行過程中該商品城公司卻無財産可供執行,而後通訊器材公司申請將商品城公司的三位股東追加為被執行人,法院裁定商品城公司的三名股東在抽逃出資範圍內承擔連帶責任,其中林某承擔50000元。經法院查詢,其他兩名股東均無財産可供執行,林某在收到執行通知後向法院主動繳納了50000元。
2022年6月,海淀法院執行法官楊哲接到林某電話,他語氣急迫地説,自己一直在做小本生意,受疫情影響企業經營困難,現在正在申請銀行貸款,但銀行審核時卻發現自己之前有執行案件,信用資質很難審批通過。雖然他多次向銀行解釋已經交了相應案款,但銀行仍沒有審批,無奈之下,只能向法院尋求幫助。
經過綜合考慮,執行法官認為,雖然本案沒有完全履行完畢,不符合開具結案通知書的條件,但林某確實已經履行完畢自己應當承擔的義務,且在疫情期間,企業貸款若無法及時獲批,可能影響復工復産,最終決定為林某開具《自動履行證明書》,幫助林某修復信用。
“謝謝楊法官,多虧您開具的履行證明,銀行貸款終於批下來了,我的企業得救了!”近日,楊哲收到了林某發來的感謝短信,得知其企業已經渡過了審批難關。
“對於有履行意願、有履行可能的被執行人,法院會貫徹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幫助其克服困難。”楊哲説,本案中開具《自動履行證明書》,一方面及時掃除信用障礙,幫助主動履行義務的企業走出困境,另一方面強化守信正面激勵,引導企業主動守信守法,助力營造良好的營商法治環境。
此外,海淀法院與北京市工商聯合作,依託“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持續提高商事執行專業化水準。通過發揮北京市工商聯豐富的商事工作經驗優勢,對被執行人企業的行業價值、財産情況進行綜合測評,並由工商聯投融資商會派駐代表給予經營建議、協調投融資支援。工作室已成功調解涉民生執行案件百餘件,實現保市場主體、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與保基本民生、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雙贏。(高健 王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