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行政審批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市建築工程施工許可改革之路

日期:2018-12-28 10:2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推進行政審批改革 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市建築工程施工許可改革之路

  建築工程施工許可是本市工程建設管理的重要環節,在整個固定資産投資程式中發揮着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作為建設項目開工建設的標示性節點,施工許可在確保項目具備開工條件的基礎上,為後續的品質安全監管及工程建設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基礎依據及數據來源。同時,施工許可管理在房地産市場調控、宏觀經濟數據分析以及企業業績評價指標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自1998年實施《建築法》以來,根據建設部令第71號《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從1999年12月1日起,本市開始實行施工許可管理制度。至今,本市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審批工作已有近20年的歷史,從不斷規範強化管理規範程式到利用信息化建設提高效率,從增加部門聯動到精簡要件並聯管理,這20年來,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始終前行。

  ·施工許可歷史進程

  (一)建立資訊系統,推動審批提速。

  八十年代的開工證審批需由經辦人手寫內容,從編碼到數據整理及檔案存放都極為不便。借助電子資訊技術的發展,自2002年起,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着手建立施工許可資訊系統,在數據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從開始的單機版錄入資訊,到後來的全市統一平臺辦理,隨着電子政務技術的不斷進步,施工許可信息化管理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06年,本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通過系統平臺錄入和申報施工許可,開啟施工許可證審批信息化歷程,提高了施工許可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準。2012年,本市啟用施工許可變更系統,填補施工許可變更環節資訊記錄的空白,加強了對工程全過程的資訊管理。自2013年1月1日起,本市在建設工程施工許可審批工作中啟用《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附件》,詳細記錄工程項目的單體資訊及變更情況。自2018年3月1日起,本市在全國率先推行施工許可證電子證照,標誌着施工許可管理跨入一個新時代。

  (二)逐步簡化申報要件和辦理程式,提高審批效率。

  要讓辦事單位實實在在體會到行政審批改革的便利,簡化申報要件和辦理程式是關鍵環節。針對如何進一步提高施工許可審批效率及簡化辦理程式,市住房城鄉建設委進行了深入研究,在2003年取消了公用配套設施在施工許可前蓋章確認的環節,並初步建立了施工許可審批“一個窗口”辦理的模式;2009年,施工許可審批作為固定資産投資改革工作之一,進駐北京市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行政審批大廳辦理,同時將項目品質監督註冊、施工安全監督備案、建築節能審查備案、施工許可審批四個事項合併辦理,避免辦事單位多次申報;2011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施工許可、招投標等相關管理部門實現資訊共用和聯動,簡化了施工許可辦理程式,通過數據的流轉減少了辦事單位在兩個部門之間來回跑路和傳遞資訊的過程;2014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取消了將園林相關許可及掘路和佔道相關許可文件作為施工許可前置條件;2016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將年度投資計劃與施工許可並行辦理,最大限度對審批要件進行精簡,提高審批效率。

  (三)發揮屬地優勢,推進審批許可權下放。

  為了更好地發揮屬地管理優勢,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積極推進行政審批許可權下放,於2005年在朝陽區開展試點工作,轄區內建設項目可在區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辦施工許可證。隨着改革的深入推進,自2012年起,保障性住房項目施工許可審批全部下放至區級辦理。

  隨着近年“放管服”工作的開展,按照能放盡放原則,2018年起,市級只審批跨區域的市政工程、軌道交通工程及單體規模10萬平方米以上的市級重點工程,中央在京單位項目按照便利和自願的原則自主選擇辦理部門,其他項目全部由屬地區級辦理施工許可手續並進行品質安全監管。目前,區級辦理的項目已佔全市項目的90%以上。

  (四)創新多元化監管模式,探索施工許可管理新思路、新方法。

  2013年,為推進固定資産投資,促進項目儘快落地開工,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創新性地提出“分段審批”的管理模式,大型建設項目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打破原有的單位工程為辦理施工許可的最小單元,充分考慮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將工程項目按“底板及以下、底板以上至±0、±0以上”等部位分段核發施工許可。這一舉措對超大型工程縮短建設周期,降低資金成本起到積極作用。

  2015年10月,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與規劃部門聯合,開始在部分項目中試行“施工登記意見書(函)”,大興新機場主航廈等多項市重點工程在這一新措施的推動下提前實現了開工建設,這一經驗經上報國務院批准後,成為本市“一會三函”審批舉措的組成部分,併為2018年逐步實行的營商環境改革工作提供了數據支援與經驗借鑒。

  · 2018年行政審批改革進入快行道 施工許可審批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7年世界銀行組織在考核全球多個經濟體的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在建築許可這一指標中排名較後,這對本市的審批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如何轉變思路,在切實增強辦事單位獲得感的同時,令本市的改革措施符合國際標準並得到國際評價組織的認可,這無疑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為了改善本市的營商環境,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積極轉變固有的管理思路,銳意創新,對現有的審批程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施工許可全面推行電子證照,實現網上發證。

  以往,建設單位在辦理施工許可證時,從申報材料到領取證照,前後需往返多次。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下,如何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真正在便捷高效的環境下進行施工許可的辦理,是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在這一輪改革中率先想到的問題。

  經過十幾年對施工許可辦理系統的升級改造,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自2018年3月1日起,在全市範圍推行施工許可電子證照,建設單位在施工許可業務辦理完成後,可以在電腦上下載並自行列印施工許可證,不必再跑去服務窗口領取紙質文件。這不僅意味着建設單位少跑一趟行政服務中心,更是解決了紙質版攜帶保存不便、容易遺失等問題,建設單位可按需隨時在電腦或手機上調取施工許可證電子證照。施工許可證電子證照與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列印發放的施工許可證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並在證書上增加二維碼作為防偽標識,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實時讀取系統數據進行電子證照內容驗證,實現防偽功能。截至2018年11月底,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已核發電子證照將近2500件,系統運作正常,社會反響良好。

  (二)大幅精簡施工許可申報材料,壓縮審批時限。

  2018年3月,市住房城鄉建設委聯合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要件,施工許可申報材料在原有的12+N基礎上進行大幅調整,3月28日,與規劃部門聯合發文《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精簡行政審批要件的通知》(市規劃國土發[2018]81號),將施工許可申請材料簡化為8項,在此基礎上,2018年12月,通過與規劃自然資源委聯合發文《關於進一步優化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審批工作的通知》(京建發[2018]559號),對用地批准手續不再重復審查,其他材料通過信用管理調整為承諾制。同時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之間的資訊共用和互聯互通,能夠通過辦公平臺推送的規劃許可證、中標通知書等審批文件,不再要求辦事單位重復提供。同時,伴隨着申報材料的精簡和審批程式的優化,施工許可審批時限由原有的15天壓縮至5個工作日,使辦事單位真切體會到快捷高效的改革實效。

  (三)積極探索審批改革新思路,試點開展建築工程施工準備階段審批。

  多年來施工許可管理面臨一個難題,即土方施工相對獨立,但需要與主體工程一併辦理開工手續,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工程開工時間,2018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在得到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試點將建築工程分為施工準備階段和主體施工階段兩部分,施工準備階段包含土方、護坡、降水等工程(下稱土護降工程),對於中型規模(含)以上的新建房屋建築工程,可依建設單位申請,對土護降工程單獨辦理招投標和核發施工準備函。此舉一經推出立即在社會引起積極反響,辦事單位紛紛表示,這一舉措是真正的為企業服務,急企業所急,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的一次創新,目前相關操作細則和標準已經出臺,辦事單位即將感受到此項新舉措帶來的實效。

  (四)非依法必須招標的項目,可以自主決定發包方式,直接辦理施工許可。

  2018年3月20日起,社會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可以自主決定發包方式,不再強制要求進行招投標,6月1日後,國家發展改革委16號令正式實施,文件中規定了依法必須招標的工程範圍,不在文件規定範圍內的項目,企業可依法自行選定施工單位並簽訂合同,直接辦理施工許可證,對比原來需在有形建築市場完成整個招投標程式,可節省約45天手續辦理時間,並節約數萬至數十萬元的服務費用,真正為企業帶來了極大的利好。

  · 全面啟動工程項目聯合驗收工作 為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畫上圓滿句號

  一直以來,本市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涉及十幾個政府部門、十幾家專業公司,傳統的驗收模式由多個管理部門單獨實施的專項竣工驗收模式,在此期間,企業需往返十多個部門或單位辦理,存在着重復報送資料、辦理流程和審核標準各異等問題,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8年3月16日,本市九部門聯合發文《北京市社會投資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暫行辦法》(京建發[2018]118號),提出了竣工聯合驗收的新舉措。辦法中明確對本市已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通過“北京市建設工程聯合驗收管理平臺”填報資料申請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申請提交後,驗收單位通過該平臺進行網上審核並反饋相應結果。聯合驗收將原由政府各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依法獨立實施各類專項驗收的模式,轉變為“統一平臺、資訊共用、集中驗收、限時辦結、統一確認”的“五位一體”驗收模式。通過實行聯合驗收網上申請受理、網上資訊流轉、網上資料核驗、網上同步辦理、網上限時辦結、網上效能督查的“網上六合一”的工作模式,實現並行驗收、避免重復提交資料,避免各個環節驗收無法有序跟進的工作目標。建設單位在申請驗收資料合格後啟動聯合驗收程式,審批部門將在7個工作日內完成聯合驗收工作,大幅壓縮時限、避免重復提交資料,最大限度方便企業辦事。截至目前,已有22個項目通過聯合驗收的新程式完成了聯合驗收,辦事單位紛紛表示,對比之前由企業一個個部門跑,逐項遞交資料,分別現場核驗比起來,聯合驗收的一家牽頭,多家聯動的新模式,使企業獲得了極佳的辦事體驗。

  回首2018年的行政審批改革,可謂大刀闊斧,收效顯著。市住房城鄉建設委一如既往地堅持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在新的一年裏,將進一步總結工作經驗,突破工作難點,不斷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努力為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為建設企業提供辦事便利,推進施工許可管理工作向“辦理便捷,統籌推進,形成聯動,監管有力”的目標邁進。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