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8中國文化金融峰會”隆重召開 東城區打出政策“組合拳”培育文化金融增長新動力
為加快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創建,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12月6日,以“開放與融合——文化金融發展新機遇”為主題的“2018中國文化金融峰會”(以下簡稱“峰會”)在北京飯店隆重召開。這一國內最高端、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與金融合作盛會,由中共東城區委、東城區人民政府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共同主辦,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産監督管理辦公室協辦,東城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承辦,近千名來自政府、高校及文化、金融機構的代表參會。峰會為促進文化資源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改善企業發展環境建立了便捷通道,也為推動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建設注入新動力。
目前,東城區已制定出臺多項産業政策,包括《東城區支援金融業發展辦法》、《東城區關於鼓勵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的若干措施》等,拓寬金融資本與文化資源對接渠道,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精準的“服務包”,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形成雙贏、多贏、共贏!
推動創新融合
讓文化金融跑出“加速度”
金融改革為文化産業發展帶來哪些新機遇?文化、科技、金融的三螺旋效應,如何推動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形成?城市復興與文化金融怎樣融合?文化産業投資的新趨勢與文化金融的新模式是什麼?
圍繞這些文化與金融合作的前沿話題,與會嘉賓開展了精彩的演講與探討。本次峰會邀請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等政府部門及高校的代表,也匯集了來自中國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北京銀行、華夏銀行、京東金融、美國電影金融公司等投融資機構,以及來自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騰訊影業、中文線上等文化企業的嘉賓,暢議文化金融合作的路徑與未來。
與會嘉賓認為,文化與金融對接的“堅冰”已破,但金融資源進入文化産業的程度與文化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應當結合文化産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構建起差異化的投融資政策支援體系,通過不斷拓展文化産業投融資空間,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作為峰會的主辦方,東城區文化資源豐富,歷史底蘊深厚,十幾年來堅持實施“文化強區”戰略,文化産業一直保持較高增速。2018年1月-7月,全區限額以上文化企業收入合計777.82億元,佔全市比重13.7%。文化藝術、文化旅游、新聞出版、藝術品交易等行業在全市保持領先水準。在文化金融創新方面,東城區積極嘗試版權質押貸款、中小文化企業集合信託、文化投資基金、藝術品信託等創新手段,引導和促進各類資源參與文化金融創新,探索金融資源與文化資源合作發展的長效機制,形成了文化金融合作發展的示範高地。
當前,東城區正在積極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取得了積極進展。如持續推動北京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文創板”、文化企業上市培育基地等重點項目落地,推進恒豐銀行、南京銀行北京分行、長保信用、恒信東方、永航科技、貓眼文化等重點企業落戶;與故宮博物院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共建“故宮藝術館”等項目,落地前門三里河地區等。此外,東城區還推進了文化專營機構建設,2017年10月,北京銀行成立文化金融事業總部,揭牌東城區首家文創專營支行——雍和文創專營支行。隨着華夏銀行北京分行文化産業管理部、杭州銀行北京文化金融事業部、北京農商銀行文化金融服務中心等機構的成立和發展,東城區與文化專營金融機構的合作也日益深入和緊密。
此次峰會的召開,為東城區進一步促進文化産業與金融資本的共榮發展、進一步釋放文化與金融活力提供了新的平臺,彰顯了東城區推進新時代文化金融發展的嶄新構想。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文化金融政策釋放積極信號
為推進文化産業健康、快速發展,東城區研究制定了專門的政策措施,促進文化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此次峰會也體現了東城區加快建設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着力打造文化創新融合的高精尖經濟結構的決心。
引金融活水,助産業提升——《東城區支援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東九條”)提出了加快培育發展東城區金融業,鼓勵外資金融發展等激勵方向。意見強化對金融機構成立初期培育扶持,並鼓勵金融機構入駐東城區發展。對新設、新遷入東城區的法人金融機構,根據其綜合貢獻給予一次性開辦費用補助,並對購買辦公用房的給予一次性補貼。意見體現東城區文化金融發展特色,支援文化金融發展,對新設、新遷入東城區的法人文化金融專營機構,在開辦費用補助基礎上再額外增加15%的一次性補助;對東城區銀行、保險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按照每年向區內文化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業務規模,2億元(含)以上的給予業務規模1%的獎勵,單個金融機構年度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借助資本市場,規範發展做大做強——《東城區關於鼓勵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的若干措施》支援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壯大自身,包含了諸多有力度的獎勵政策條文,如申請國內主機板、中小板及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IPO)的企業,在獲得中國證監會出具的申請受理通知書後,企業可申請200萬元獎勵。在獲得中國證監會出具的核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後,企業可另申請300萬元獎勵。企業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自掛牌後3年內累計融資達到6000萬元的,給予一次性200萬元的獎勵。政策也根據文化企業實際情況給予了重點關注,對文化産業類企業成功掛牌的,自掛牌後3年內累計融資達到3000萬元的,給予100萬元的獎勵,累計融資達到6000萬元,再獎勵100萬元。
此外,區有關部門將擬上市企業、上市公司、優質掛牌企業列為重點服務對象,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開闢“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積極幫助協調化解企業改制、掛牌、上市過程中和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推進企業快速發展,進一步優化區域營商環境。
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文化東城培育增長新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大力培育和發展文化市場主體,加大骨幹文化企業培育力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産業,文化産業逐漸成為首都經濟發展重要引擎。近年來,東城區着力守正創新,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文化産業活力持續釋放,文化創新氛圍日益濃郁,文化供給品質不斷提升。
近兩年來,東城區緊緊圍繞“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主線,持續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態勢良好,産業規模在全市16區中位列第三。2018年上半年,東城區文化創意産業實現增加值159.7億元,同比增長9.1%,佔全區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14.4%;增速高於全區經濟增速2.8個百分點,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6.6%。文化藝術、文化旅游、全媒體出版、藝術品交易等行業在全市保持領先水準。
東城區內金融業發展態勢良好,銀行、券商、信託等機構種類齊全,資源豐富。2018年上半年,東城區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65.8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為23.9%。金融業已經成為帶動東城區經濟增長、財政增收、經濟結構優化提升的第一大産業,豐厚的金融業基礎為文化創意産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東城區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工作不斷深入,下一步,還將大力引進文化金融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打造更多優秀的文化金融專營機構和中介機構,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文化金融産品、機制體制和服務模式。此外,在進一步完善政策的同時,搭建文化企業和項目庫大數據服務平臺,構建文化企業信用評級體系等。
未來,東城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核心承載區的功能定位,以履行好“四個服務”職責為出發點,以實現高品質發展為目標,以打響“文化東城”品牌為統領,大力發展高品質的文化産業和高端服務業,着力抓好空間佈局、主體培育、資源配置、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打造形成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相適應的高精尖經濟發展格局,為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區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