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089ed1bbe936b1f3c2a25690a73e
一隻機械手,靈活地做出抓、握、伸手指等動作;
一個與普通成年人差不多高的人形機器人,正在野外奔跑;
辦公室裏,人形機器人為你按摩、與你對話;
這些曾被科幻電影描繪為未來世界的場景,如今已一步步走進現實。
今天,“新質生産力看北京”走進北京星動紀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動紀元)、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通用),一起跟功能不斷進步的人類好夥伴——人形機器人交個朋友吧!
爬長城、走戈壁,人形機器人越來越像“人”
人形機器人是一個技術高度整合的交叉學科,從各個環節的單點突破到整機的系統化迭代,每一步都充滿挑戰。
比如如何讓機器人在各種地形上正常行走就是一個難點。
2024年5月,長城迎來了一個特殊的訪客——星動紀元人形機器人小星,它以“硅基好漢”的身份,踏着小碎步,成為首個登上長城的人形機器人。“小星是用全AI數據驅動的方法,沒有任何的提前建模或者是編程,團隊設計了全球首個去噪世界模型,可以預測並提取環境的關鍵資訊,減少真實世界對機器人本體任務的干擾,我們還自主研發了機器人的核心關節和零部件,幫助它更好行走。”星動紀元公共事務高級經理張亮説。
10月份,星動紀元最新款第六代高性能通用人形機器人“星動STAR1”在甘肅省玉門市河西走廊的丹霞地貌裏參加了一場跑步比賽,這也是人形機器人首次參與戶外奔跑運動,它可雙腳離地,成功勝任山地、草地、戈壁、公路等複雜地形。“星動 STAR1室外真實場景奔跑速度達3.6m/s,可負重160kg,憑藉強大的學習能力,它可以輕鬆應對崎嶇的路面、複雜的地形等挑戰,也就是説,機器人越來越像‘人’了。”張亮説。
“星動STAR1”的各項數據處於世界第一梯隊,這背後的強力支撐是星動紀元獨創的“原生機器人大模型”和“為AI定義的全新硬體平臺”。
“星動STAR1”的原生機器人大模型是一種 AI 原生全新學習範式,能夠融合處理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資訊,具備自適應能力與擴展性,使“星動STAR1”能夠像人一樣感知世界,可以學習、預測、反饋和進階,展現出真正由 AI原生驅動的具身智慧體的能力。
“星動STAR1”還有關鍵一“手”——擁有全自驅12個主動自由度的五指機器人靈巧手,能夠模擬復現人手的複雜動作,如抓取、捏取、握持和擰轉等,能夠執行從精細操作到重物搬運的多樣化任務。
“未來‘星動STAR1’可以在室外執行安保、巡檢等長時間和重復性工作;還可以執行在生産線安裝零件、在貨架前揀選一些商品進行包裝等精細任務。”張亮説。
疊衣服、取貨物,人形機器人將跑入千家萬戶
走進銀河通用實驗室,仿佛來到了機器人的家庭“樂園”:有的機器人正在疊衣服、用衣架挂衣服;有的機器人正在做剪紙手工;有的機器人正在收拾雜亂的桌面……
正是在這裡,誕生了2024年6月份發佈的首款具身大模型機器人“蓋博特”。
人形機器人在業內一般分為“本體”“小腦”和“大腦”三個部分。“本體”就是人形機器人的軀幹和四肢;“小腦”是控制演算法,在運動控制與協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大腦”承擔類似人類大腦認知、推理和決策功能。
“蓋博特”兼備聰慧的“大腦”、靈活的“小腦”和實用的“本體”。
“蓋博特”通過大腦層進行通用指令理解和場景感知,完成規劃後調用小腦能力驅動身體完成取貨放置、收納等任務。
在大小腦模型的聯動下,“蓋博特”可以理解人類自然語言並根據語言指令與人類交互。“它可以通過‘我渴了’‘我餓了’這些詞彙理解人類需求,隨即觀察周圍環境,在多種物品中精準選擇,然後完成抓取、移動動作。”銀河通用機器人産品總監朱輝説。
在機器人的能力訓練上,銀河通用自研合成了千萬級的場景數據以及十億級的抓取數據。在數據的訓練下,“蓋博特”擁有着全球領先的泛化物體抓取技術,已實現抓取隨機放置的透明、高光等物體95%以上的成功率。
“我們與美團藥店已達成了戰略合作,將聯手打造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藥房的解決方案,機器人可以完成取貨、送貨、補貨等工作,目前已進入聯合測試階段,明年有望在北京落地。”朱輝説。
朱輝表示,“蓋博特”將走進商超、零售、工業、物流、社區家庭等場景落地應用,銀河通用正朝着讓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的願景前進。
出政策、促創新,北京人形機器人加速“進化”
人形機器人目前是全球最前瞻的融合創新方向之一,也是北京市重點佈局的産業方向之一。
為加快推動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北京先後出臺《北京市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進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要加緊佈局人形機器人,開展人形機器人整機産品、關鍵零部件攻關和工程化,推動機器人從“倣人”向“類人”演進。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自2019年起制定人形機器人五年規劃,通過科技項目支援北京理工大學黃強團隊等,突破多項關鍵技術,研製的“匯童”人形機器人已實現“走跑跳摔滾爬”多模式運動,具備適應複雜環境及擬人化作業能力;支援以小米龍頭企業牽頭建立創新聯合體,組織小米與清華、中科院自動化所開展聯合攻關,強化産學研深度綁定合作。
在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下,北京人形機器人正在加速“進化”。
2023年北京市機器人産業收入增速超過20%,産業總收入超過200億元,擁有機器人企業400余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機器人企業50家,位居全國城市首位。
2024年9月,國內首家瞄準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産品研發和應用生態建設的創新中心——北京具身智慧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業氛圍良好,我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加入到這個行業,一起加速奔跑。”朱輝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