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期海報
清晨,你還在床上迷迷糊糊時,窗簾自動拉開,窗玻璃上顯示出日期、溫度、濕度,穿衣搭配也呈現在玻璃上。走出門,無人機外賣在空中有序地飛來飛去……這種科幻片一樣的場景,什麼時候能進入我們的生活?答:有望在2030年左右。
跟隨“新質生産力看北京”——第六代行動通訊主題集中採訪,我們一起來了解看看,6G將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
不僅要快,還要重塑世界
6G,即第六代行動通訊標準,也被稱為第六代行動通訊技術,這裡的G是英文 Generation(一代)的縮寫。
3G、4G、5G……每個數字的迭加,意味着行動通訊系統10年一次的更新迭代。因此,業界普遍預計2030年,6G將初步投入市場,走進普羅大眾的生活。
6G能有多快?用6G網路下載一部電影,需要多久?答案是不到1秒。無人駕駛將更穩、無人機控制將更準,一起向延遲卡頓説拜拜。
6G的速率較5G將大幅提升10倍以上,用戶可獲得的峰值速率有望達到1Gbps(即每秒1000兆位),這意味着我們手機也可以享受千兆寬頻的服務。
6G不僅僅是通信速度的飛躍,更令人期待的是,它將推動物理世界、虛擬世界與人類世界的深度融合。這一技術革新將為數字孿生、智慧化社會的發展鋪平道路,可能帶來前所未有的社會形態變革。這得益於6G強大的融合能力。6G能夠將通信、感知、計算、AI、大數據和安全等多種功能結合在一起,這是5G目前難以企及的。
據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何洪俊介紹,基於此,6G可以支援更多全新的應用場景:比如,6G支援全息通信等業務的應用,能夠實現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多感官甚至情感的遠端傳輸與交互,讓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連接在一起。簡單説來,有了這樣神奇的通感網際網路,能夠讓沉浸式體驗成為我們的日常:坐在家裏,也能吹開工爾代夫的海風;北京的醫生可以為偏遠山區的病患實施手術……6G網路的用戶可以擁有自己的 AI 私人助理,結合無處不在的通信、感知、計算、AI、大數據等能力,能做到“比自己還了解你”。全息會議也將從科幻電影走入現實。
因此,6G不僅意味着網路速度的提升,更預示着生活方式的全面革新——它將推動産業網際網路與物聯網的深度整合,實現萬物互聯的終極願景。
正如中關村泛聯行動通訊技術創新應用研究院(以下簡稱“中關村泛聯院”)6G研發中心總監徐飛所言:“速度只是6G最基礎的優勢,未來6G帶來的變革將是顛覆性的。”
6G加速更新中
在燈光照射下,電腦感應到光就能迅速上網,視頻流暢地播放出來。擋住光則立馬斷網,視頻播放中斷。
在中國移動資訊港6G實驗室的可見光通信試驗區,研究員現場演示了可見光通信技術應用。
“通過光電轉換設備能把可見光的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從而傳輸資訊。”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何洪俊説,“可見光傳輸效率高,並且不會受到傳統射頻信號的干擾。”據何洪俊介紹,可見光通信兼具照明與通信功能,具有低功耗高能效的特點。因其傳輸保密性強,還能對電磁“免疫”,適用於飛機、醫院、工業控制等電磁敏感領域。
這輛小型無人駕駛車在實驗室自如穿梭的同時,運作軌跡實時被顯示在電腦螢幕上,移動速度等具體參數也能及時被檢測到。何洪俊介紹,通信信號不光能傳遞資訊,還有感知功能,這就相當於在基站裏安裝一個雷達設備,能檢測到無人機、無人汽車等物體的移動情況。具備了“雷達”的感知功能,就能實時追蹤測試車,將來可以有效運用於無人駕駛領域。
實驗室裏的6G終端原型樣機成功傳輸裸眼3D視頻。在6G的加持下,有望實現裸眼3D自由。
各種6G關鍵技術相關試驗,在中國移動資訊港6G實驗室緊張有序地進行……目前,中國移動研究院和中關村泛聯院,積極開展6G原型系統開發及試驗網建設工作,已在海淀區牡丹園和昌平區資訊港初步建設中央節點的小規模6G試驗網,支援Sub-7GHz、毫米波、可見光等多頻段融合組網,完成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發,可高效支援10余項6G新技術驗證。
中國移動、北京郵電大學和TD産業聯盟共同發起成立的中關村泛聯院,自2021年成立以來,積極推動6G科技創新和生態構建,組建了院士領銜、業界權威專家引領的高水準科研團隊,研發成果連續兩年入選中關村論壇重大科技成果,已成為北京市超前佈局下一代行動通訊、構建開放創新生態的重要平臺。
在6G關鍵技術方面,中關村泛聯院也已取得不俗成績。例如,已發佈多套6G原型樣機,實現多項國際領先的創新成果;建立完整的語義資訊理論框架,全面擴展通信系統的理論極限;智簡語義通信平臺突破視覺語義資訊提取與信源信道聯合處理難題,助力我國6G系統設計的創新性研究突破;下一代雲化無線網路異構硬體開放平臺,首次實現多頻段前端靈活接入,實現資源按需分配和智慧調度,形成雲化異構計算資源底座。
領跑全球6G
我國行動通訊産業發展以來,實現了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並跑到5G引領的跨越式發展。目前,全球6G技術的競賽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其中我國通訊界的表現很亮眼!
2024年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帶領的團隊,憑藉在通信與智慧融合領域的多項關鍵技術突破,已經成功搭建國際首個通信與智慧融合的6G試驗網。該網路不僅顯著提升了通信速度,降低了延遲,還融入了人工智慧技術,極大地提升網路的智慧水準與效率。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的資源聚集地,在行動通訊領域創新鏈科研優勢明顯,6G研究成果已走在全國前列。不但擁有北京郵電大學、中關村泛聯院、小米、大唐移動、電信運營商等優勢創新主體,還率先提出智簡網路理論,建設6G新型空口試驗平臺,搭建了國際首個面向6G的通信與智慧融合外場試驗網。
作為全球下一代通信技術,6G不僅將推動資訊通信技術的飛躍,還將引領未來智慧社會的構建。中關村泛聯院副理事長楊驊介紹,6G應用將擴展到天空地一體網路,支援人工智慧下沉,推動智慧終端、算力、智慧網聯車等領域的創新。中關村泛聯院也將進一步加快6G的前瞻性技術研究,促進通信與AI融合發展,助力我國數字經濟邁向新的臺階。
下一步,北京將引導6G産業超前佈局,攻關特色智慧基站和核心網路設備,充分結合北京車聯網、低空經濟等豐富的應用場景,積極打造以垂直行業需求牽引的應用示範工程。不斷吸引全球優勢科技資源及産業資源向北京集聚,推動構建全球領先的6G開放試驗驗證環境,促進原始創新成果在京落地轉化,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科技進步和産業升級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