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發展産業的同時也在積極考慮就是産業的集聚,産業集聚發展能帶來一個互增效應,我想從三個方面來回答您的問題。第一在現有的産業空間方面,整個海淀區産業空間大概是3360萬平米,已經形成了圍繞着中知學上地,還有永豐翠湖,叫8+1的産業組團。我簡單介紹一下,其中在南部中知學就是中關村、知春路、學院路這一帶,有中知學組團還有金科新區充分發揮與大學科技園的這種“雙園耦合”的優勢,能打造原始創新的策源地,在核心南部地區,還集聚想打造53平方公里的人工智慧創新街區。我們希望能打造結合人工智慧有優勢的這種集聚區打造一個,能這個自感知自學習,具有溫度的智慧生命體這個是人工智慧的集聚區。在東部西三旗和東升的科技組團,我們想鼓勵傳統的工業企業轉型,我們重點打造像智慧裝備商業航太這個産業集群,還有西部是四季青組團,已經形成了網路安全和醫藥健康的産業園,上地是很傳統的大資訊比如上地軟體園重點發展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和信創,在北部翠湖和永豐組團,重點是發展像積體電路、商業航太、新能源、新材料這些重點産業。這個是目前已經形成的産業佈局,那麼在未來的産業空間謀劃方面,海淀區重點圍繞着一橫一縱兩個創新走廊,來支撐1+X+1的現代化産業發展,其中一橫主要是聚焦建設新一批的製造高品質園區,主要是沿着北清路沿線佈局翠湖科技園。我們想打造通用人工智慧的産業園在上莊佈局上莊醫谷,在溫泉重點聚焦具身智慧打造具身智慧産業園等等。並且在東部串聯到上地西三旗和東升整個區域,建設像東升科技園,還有中關村數字經濟總部園等等。並且增加中試、驗證高舉架,高承高的M4的工業廠房,這是一橫,那麼一縱主要是沿着中關村大街,以及三、四環周邊高校院所所在的這種存量資源改造和這種國有的低效用地的有機的更新,想打造一批聚焦細分領域具有産業集聚度高,專業孵化能力強這種小而精的新興産業的發展載體。在未來5年海淀區計劃每年新增大概100萬平的産業空間,作為我們下一步産業發展的一個載體,這是第二大方面,就是下一步産業發展。第三方面,我想介紹一下重點提升産業空間的一個服務效能我們希望能打造一批高品質的産業園區,這個也是借鑒國內外高品質、高品位園區的一個發展的經驗,現在産業發展從樓宇經濟,已經到了這種園區經濟。所以我們也希望能推廣像我們東升模式,或者像ICPARK軟體園專業園區的模式。我們培育一批具有海淀特色的高水準的示範園區,同時我們還積極推動職住平衡,打好産業發展和生活服務的組合拳。那麼在住、學、醫、交通、交往便利性這些方面要下足功夫,打造有溫度的立體化的服務空間,來推動創新功能、産業功能、社交功能、城市功能的複合疊加,這是剛才關於産業空間方面的海淀區的初步考慮。
在産業空間規劃方面是如何考慮的?有哪些重點的産業聚集區?
受訪人: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淀區副區長 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