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動區域轉型,2018年石景山區構建了以現代金融業為戰略主導,以數字創意産業、新一代資訊技術、科技服務業為支撐、以商務服務業為配套的“1+3+1”高精尖産業體系。
一是現代金融業穩居主導。石景山區集聚了光大、郵儲、華夏信用卡中心和陽光消費金融等各類金融機構200余家,以“三卡+消金”為特色的消費金融新格局基本形成。2022年現代金融業實現收入1219億元,成為京西首個千億級産業集群。
二是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優勢凸顯。石景山區被納入本市網際網路3.0産業創新發展的戰略佈局,建成“5G元宇宙應用場景實驗室”;落戶智慧算力中心,集聚抖音視界、中國華錄等數字龍頭企業近百家。2022年石景山區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51.2%,佔比高於全市9.6個百分點。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協同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三是數字創意産業特色發展。石景山區先後獲得國家網路游戲動漫産業發展基地、中國電子競技運動發展中心等示範基地認定,集聚搜狐暢游、線上途游等收入億元以上的游戲企業22家,2022年9家企業11款游戲版號獲批、佔全市五分之一比重,以數字化助力文化産業新發展,持續打造“網路游戲之都向西看”的金名片。
四是科技服務業創新集聚。培育科技企業創業服務機構30余家,在孵企業1400余家;成功舉辦三屆中國科幻大會並將其列為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成立全國首個科幻産業聯合體,成立全國首支科幻産業基金,集聚科幻企業近百家,擦亮京西科幻之城的“金字招牌”。
五是商務服務業加速培育。完善“一核三圈多點”的國際消費空間佈局,京西大悅城建成並於6月18日盛大開業,打造喜隆多、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等5個市級“夜京城”特色消費場地,連續七年通過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綜合評價,市級認定的總部企業達到111家。
經過十餘年地不懈奮鬥,石景山區轉型發展成效明顯,高精尖産業收入由2019年1747.1億元增至2022年2966.7億元,年均增速達到15%,為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大産業驅動。2022年全區經濟總量歷史性突破千億元大關,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宜居之城破繭成蝶、實現華麗轉身,首都重工業長子進入高端綠色發展新階段。
按照北京市“一區十六園”特色化和差異化發展要求,石景山區以首鋼園為核心,以元宇宙、科幻、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産業為重點,加快中關村石景山園體制機制改革,着力打造高品質特色化園區。
一是會同首鋼集團共同打造新首鋼高端産業綜合服務區。首鋼園北區規劃建築面積182萬平方米,已建成載體58萬平方米,圍繞“體育+”“科技+”,加快推進産業轉型和冬奧遺存再利用,入駐騰訊、百度等200余家企業與機構。着力建設科幻産業集聚區,中關村通力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獲批北京市引領類標桿孵化器,按照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原則運營中關村科幻産業創新中心,集聚晶片設計、計算光學科幻産業全鏈條企業74家,打造一站式公共服務和技術服務平臺。
二是聯合中關村發展集團共同建設中關村工業網際網路産業園。園區規劃建築面積約47萬平方米。其中,先導區規劃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集聚中航信等企業35家,航太雲網入選“2022年獨角獸百強榜單”;園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核心區一期規劃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於2021年9月開工,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竣工交用;核心區二期規劃建築面積27.6萬平方米,於今年3月開工,預計於2026年底竣工交用。
三是依託虛擬動點等龍頭企業加快建設中關村虛擬現實産業園。園區規劃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被列為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産業發展規劃的虛擬現實組團承載區,集聚終端器件、內容應用等産業鏈各環節企業120余家,其中,“中國VR50強”企業14家。聯合華為雲計算公司共同打造華為(北京)虛擬現實創新中心,賦能企業創新發展。引入北航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提升創新策源能力。
四是攜手銀保信、中電科等頭部企業建設北京建設北京銀行保險産業園暨中國電科(北京)智慧科技園。園區規劃建築面積95萬平方米,是原中國銀保監會和北京市政府攜手打造的國家級金融産業示範區,目前規劃的建成面積已經達到56萬平方米,建成率達到72%,集聚各類金融機構150余家。2021年底北京市政府和中國電科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電科集團入駐,打造中國電科(北京)智慧科技園,集中建設3個國家級原創技術策源地、5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實驗室)和17個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