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為牽引 加快“一區三中心”數據發展戰略落地

日期:2025-07-04 13:23    來源: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分享:
字號:        
  • 彭

以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為牽引 加快“一區三中心”數據發展戰略落地

  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2025年7月4日上午

以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為牽引 加快“一區三中心”數據發展戰略落地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以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為牽引 加快‘一區三中心’數據戰略落地”。這與論壇的主題“以改革創新加速數據價值釋放”是非常契合的。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就是我市深入貫徹二十屆三中全精神,圍繞“一區三中心”數據發展戰略提出的數據工作總體思路和改革路徑。下面從三個方面與大家做個分享:

  一、北京數據工作具備堅實發展基礎

  2000年以來至今,我市數據工作按照網上-雲上-數上-智上的進階思路持續推進。通過“網上”階段,我們保障了數字奧運、數字北京的順利開展,大幅提升政府各部門運作效率。通過“雲上”階段,我們逐步打破各單位信息化孤島,大幅推動集約式發展。隨着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深化利用,我們迎來了“數上”階段,我們以“四梁八柱深地基”為技術框架全面實施大數據行動計劃,以“33321”為總體設計建設智慧城市2.0,城市數字底座穩固夯實,數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十五五”期間,我們將以數智化為目標,推動數據工作邁向新臺階。

  我市數據工作成果豐富。我市率先利用區塊鏈實現公共數據跨部門共用流通,圍繞長安鏈技術體系,已有14個國家部委、26家央企數據在鏈,全市匯聚高頻、高需求數據總量7000余億條、日更新4億余條。我市率先打造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的專區模式,金融專區為70多萬家市場主體提供數據服務超4億次。數字政務提質增效,公共服務、政務辦公、領導決策類應用入口統一,“京通”小程式授權用戶突破5400萬,“京辦”累計註冊用戶數70萬,有效保障跨層級跨單位指揮調度。數字經濟加速發展,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2.2萬億元,佔比達到40.1%。持續打造民生需求精準響應、數字服務均衡惠及、社會企業全面參與的數字社會新示範。

  二、北京數據工作總體思路

  近年來,數字技術突飛猛進,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已快速融入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深刻改變着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要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2023年10月,國家數據局成立,之後密集出臺“數據要素×”、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數據産業高品質發展等20余份政策文件,陸續發佈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等一系列試點任務,全面部署數據工作。

  圍繞國家數據工作部署,結合首都數據、科技、人才、市場、生態等優勢,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區三中心”的數據發展思路和定位,即創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建設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和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打造國家數據科技創新策源地和發展高地。我市將通過加強服務中央機構,做好管理平臺和服務設施的落地保障,強化數據管理中心定位;將通過強化央地數據合作、高品質數據供給、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能力,夯實數據資源中心定位;將通過北數所能級提升、鏈主企業供應鏈協同、平臺企業産業生態完善、第三方數據服務機構等數據流通主體發展,鞏固數據流通交易中心定位。“一區三中心”已經寫入我市改革實施意見,成為重要改革任務。

  2024年9月,國家數據局部署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創建相關工作,我局以此為契機,將試驗區建設作為“一區三中心”落地的具體承載,2024年12月獲得國家數據局正式批復。試驗區着眼整體落實國家工作部署,提出我市數據工作的總體思路和改革路徑;着眼鞏固提升首都發展優勢,搶佔數據發展制高點,提升未來城市核心競爭力;着眼破解數據要素化、市場化、價值化過程中面臨的各類發展難題,探索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促進數據優質供給、高效流通,充分釋放數據潛能和價值;着眼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動力和活力,動員各方共同投身這片廣闊無垠、充滿機遇的藍色海洋。

  三、試驗區建設總體框架和當前進展

  為強化試驗區頂層設計,在廣泛調研、多輪論證的基礎上,我們起草了《關於建設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 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實施意見》,已經以市委、市政府名義正式印發(注:印發日期已經確定為6月30日,還未下發)。《實施意見》提出試驗區建設的“243”框架。即夯實數據基礎制度、基礎設施“兩大基礎”,打通數據供給、流通、應用和安全“四個環節”,構築數據技術創新、要素服務和産業發展“三大體系”。

  (一)建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堅持國家制度落地試驗與基層創新實踐相結合,圍繞數據産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探索落地和創新路徑,依託北京市數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快制定一批急需標準,加快數據要素綜合性立法。我市已經印發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實施意見、數據要素×實施方案等文件,去年12月,我們率先成立了北京數標委,在全國首創數據流通交易系列標準並開展落地實踐。結合今年的試驗任務,我們還將圍繞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定價、高品質數據集和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等創新北京特色制度,加快探索形成匿名化處理、衍生數據認定、AI模型評測等一批急需標準。

  (二)超前部署數據基礎設施。系統佈局新型數據基礎設施,融合多種技術方向建設數據流通利用增值協作網路,完善網路算力基礎設施,鼓勵發展行業數據流通平臺以及可信數據空間。我們通過協作網路建設,統一承接了國家數據基礎設施試點任務中數場、數據空間、數據元件、隱私計算、區塊鏈5項任務落地,已完成等保三級備案,上架醫療、交通、工業等4500個數據集。我們以應用為牽引鼓勵市場主體開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教育、能源、金融、醫療、環保等行業涌現出一批可信數據空間。

  (三)加強多主體數據供給。加強央地數據協同,深化公共數據共用、開放和授權運營,創新企業數據供給,保障個人數據合規供給,加快建設行業高品質數據集。我們依託市大數據平臺累計為各部門、各區共用數據超2.7萬億條、數據服務54億次。國家醫保中心聯合西城區共同開展“醫保+商保”清分結算中心試點,央地數據合作逐步強化。我們聯合企業共建行業高品質數據集,在教育、醫療、金融等優勢領域率先形成突破。

  (四)推動多層次數據資源流通。支援北數所提升四個功能定位,打造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的核心樞紐;鼓勵發展數據資源、數據資産、數據産品多類型數據流通交易,探索數據入股、數據信託等數據資産流通新模式;有序推進數據跨境流動,創新發展數字貿易。目前,北數所已在京內外佈局23家數據要素服務中心,備案交易規模超百億。我們聯合天津、河北簽署了京津冀數據合作發展戰略協議,建立三地政務數據共用合作機制。今年上半年,我市印發了《北京市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綜合配套改革實施方案》以及《以高水準開放推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持續優化升級跨境流動政策、服務、技術和監管體系。

  (五)促進多場景數據資源應用。推動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深化“數據要素×”行動,圍繞重點領域打造應用場景示範;完善場景開放創新機制,建設數智北京創新中心,打造智慧城市協同創新倣真實驗平臺;深入開展“人工智慧+”行動,統籌推進政務領域人工智慧大模型開發應用。去年我們成功舉辦了“數據要素×”大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今年還將充分發揮大賽的牽引作用,提升全社會的用數意識。在場景創新方面,我市累計發佈了114項場景創新需求,形成政務領域大模型服務平臺、“三邊三級”智慧養老新模式等19項國內首創場景成果。在區域應用方面,我們推動核心區圍繞城市應急安全,朝陽區圍繞場景創新應用,海淀區圍繞“人工智慧+”,城市副中心圍繞全域特色場景落地,經開區圍繞智慧城市和智慧網聯汽車“雙智融合”,打造智慧城市綜合應用示範。

  (六)強化多維度數據安全保障。健全數據安全治理機制,推動包容審慎監管,探索“監管沙盒”、盡職免責等機制;落實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強化數據行業自律;鼓勵龍頭鏈主、大型平臺企業面向市場提供安全合規産品和服務。我局聯合科研院所、平臺企業等30余家單位,正在推進安全領域23項任務試點,力爭取得突破。今年的試驗任務裏,很多單位圍繞數據流通安全技術、雲化數據安全合規服務等提出舉措,這些都是保障數據要素價值安全釋放的有益探索。

  (七)發展數據要素生態體系。在數據技術創新上,探索建立跨部門協作的數據核心技術攻關機制,提出關鍵技術攻關計劃,推動産學研用單位聯合組建數據技術創新中心、數據産品和技術評測機構。在數據要素服務上,探索建立數據領域糾紛調解、仲裁等爭議解決機制,組建涉數據要素案件專業審判團隊,完善司法裁判規則,支援各區設立特色數據要素服務中心,持續擴大第三方專業服務供給。在數據産業發展上,制定數據産業發展政策,開展數據企業梯度培育。優化數據産業空間佈局,支援各區打造數據産業集聚區。剛才張向宏教授發佈了白皮書,北京數據産業無論銷售規模還是企業數量,都位居全國第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盤面。

  建設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我們希望既“為市場而建”,也推動“由市場來建”。今年138項試驗任務中,有93家企業和機構參加了其中約80%的任務。後續我們的重點工作和安排,都將在“北京數據”公眾號上進行發佈,藉&今天這次機會,我們大力歡迎,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産學研機構和我們一道,共建共用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為國家數據戰略貢獻北京力量!

  謝謝大家!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