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北京經開區召開全球“新藥智造”合作夥伴大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建設全球“新藥智造”産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1+N”支援政策體系發佈,“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目標和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援,極大鼓舞了生物醫藥産業從業者在北京經開區發展的信心。北京經開區融媒體中心推出專欄“生物醫藥企業家訪談”,聽企業家們暢想如何讓規劃變成現實。
“不做簡單重復,要做差異化有競爭力的品種。”這句話是神州細胞集團董事長、總經理謝良志博士在接受採訪時重復最多的話。從2002年放棄高薪待遇回國創業,到國産首個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Ⅷ産品上市、國內首個針對新冠變異株的二價變異株疫苗獲批緊急使用等,謝良志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
持續産新藥
兩款藥品即將上市六種藥品正在臨床
“複製別人的技術只能讓我們永遠跟在後面走,只有做差異化的産品才能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因此,必須堅持自主研發技術,有技術才能做出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種,真正解決問題。”謝良志表示,過去20餘年,神州細胞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打地基”的工作上,建立了一系列品種研發和生産的全鏈條技術平臺,以此擺脫對外來技術的依賴,避免造成中間環節的“卡脖子”問題。這是公司近幾年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經過時間的積澱,神州細胞自主研發技術目前已處於國際領先水準,在多個品種的研發中展現出技術優勢。國內首個針對新冠變異株的二價變異株疫苗安諾能(SCTV01C)採用全長刺突蛋白天然三聚體奈米顆粒抗原,借力比傳統鋁佐劑更先進的新型水包油佐劑的疫苗,有效增強抗體反應,對預防新冠變異株感染,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國産首個重組人凝血因子Ⅷ産品安佳因,除了在技術上實現國産替代,降低産品價格,在産能和工藝上都做到了全球領先;14價宮頸癌疫苗,在全球最早進入臨床;全球唯一的4價新冠變異株疫苗目前已具備緊急使用條件,正處於臨床三期……
謝良志介紹,2023年以來,神州細胞在重點推進新冠疫苗研發生産的同時,還將聚焦自身免疫疾病、傳染病、腫瘤等領域進行多管線的研發佈局,不斷豐富公司産品管線,拓展業務範圍。“今年上半年,神州細胞預計將有兩款新藥獲批上市,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患者用藥的可及性,提升高端生物藥在中國的市場滲透率,讓更多的患者能夠用得上、用得起好藥。”謝良志表示,還有6款産品位於臨床研究期,其中SCT-I10A/PD-1單抗、SCTV01E/四價新冠疫苗、SCT510A/VEGF單抗3款産品進入臨床三期,其餘三款産品處於臨床二期階段。
“我們希望成為全球自主研發生産能力最強的企業之一,希望持續産出新藥,造福中國患者。”謝良志説。
支援力度大
經開區為創新發展提供了優質土壤
“‘新藥智造’最重要的是創新和生産,在這兩方面,北京經開區有獨特優勢。”謝良志説。北京有豐富的人才、醫療、臨床和市場資源,可以為北京經開區新藥的源頭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為藥品研發、生産、上市等各環節提供資源支撐。謝良志説,“北京經開區‘新藥智造’産業高地規劃與北京市對經開區的定位極為吻合,為醫藥企業的研發生産提供充足空間資源,支援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可以説,北京經開區是北京市最適合做産業化的地方。”
“北京經開區醫藥健康産業聚集性強,産業生態環境完善,服務體系健全,對民營企業支援力度大,不管是像GE這樣的龍頭企業,還是中小微初創企業都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優質土壤。”謝良志説,這是神州細胞在北京經開區堅守20餘年的原因。“我們前期研發階段在孵化器待了14年,北京經開區的各項政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讓我們能夠一心一意地專注研發。此外,北京經開區作為北京市創新項目落地的重要承載區,支援高科技産業和製造業發展的力度大,對我們有很大吸引力。”
潛心搞發展
助力“新藥智造”産業高地走向現實
“北京經開區這些年變化非常大,是最有條件在全國做成‘新藥智造’産業高地的地方,對此我們非常有信心。”謝良志表示,“此次發佈的創新政策在北京市範圍內都是非常亮眼的,將醫藥健康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一策通用,政策免申即享的方式為企業最大程度提升了便利,更加堅定了我們繼續在這裡發展的信心。”
“從只有一個人到現在的2000多人;從孵化器裏的幾間小實驗室,到現在不斷擴大的發展規模,我們在北京經開區實現了0-1的突破。今後,我們將繼續紮根北京經開區,專注高端生物醫藥領域進行自主研發和差異化生産,推動更多中國的高端生物醫藥進入全球市場,實現神州細胞在全球化佈局中1-100甚至更大的突破性進展。我們也將助力北京經開區‘新藥智造’産業高地從規劃走向現實,提升‘中國智造’的國際競爭力,讓更多全球的患者看見‘中國智造’,使用‘中國智造’。”謝良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