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億元專項資金支援中小企業 海淀發佈重磅支援政策

日期:2024-02-19 22:09    來源:新京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每年4億元專項資金支援中小企業,海淀發佈重磅支援政策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為助推中小企業做大做優做強,海淀區亮出硬招實招。2月19日,《海淀區支援科技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科技中小企業15條”)在2024海淀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大會上正式發佈。

  政策實施後,海淀區每年將安排4億元專項資金,支援不少於500家中小企業,優質企業將獲得最高200萬元資金支援。各項支援措施的申報指南將於一季度陸續發佈。

  “科技中小企業15條”同步匹配權益保障、融資貸款等資源

  “科技中小企業15條”以支援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為主線,重點面向關鍵核心技術領先和商業化高成長兩大類主體,旨在助推中小企業高速成長,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創新企業集群,打造海淀高品質發展引擎。

  科技中小企業是海淀區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區共有科技中小企業約13萬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1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289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萬家。

  “科技中小企業15條”圍繞研發投入、營收增長、投融資、知識産權等多個維度,明確可量化的支援標準,分梯度開展扶持,形成相互關聯的政策脈絡,全方位評估、挖掘和培育一批高潛力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優、做強,賦能一批高成長中小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政策實施後,海淀區每年將安排4億元專項資金,支援不少於500家中小企業,優質企業將獲得最高200萬元資金支援。在以資金為主要牽引的同時,“科技中小企業15條”同步匹配了權益保障、融資貸款、人才培育、應用場景等多方面資源,引導中小企業在創新能力、國際發展、專業能力、高速成長等多維度加速發展,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提供源源動力。

  每年安排不少於5億元專項資金支援不少於30家高水準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在2024海淀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大會上,《海淀區支援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發展若干措施》(簡稱“創新平臺15條”)也正式發佈,各項支援措施的申報指南將於一季度陸續發佈。

  政策實施後,海淀區每年安排不少於5億元專項資金,支援不少於30家高水準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力爭到2026年帶動不少於100家上市公司、獨角獸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輻射不少於5萬家初創科技企業,形成若干全球領先的産業集群。

  “創新平臺15條”重點支援提供概念驗證、項目孵化、資源整合、人才培養等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的發展,是新時期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的重要舉措,將成為引領未來産業創新組織方式發展變革的積極探索,併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海淀區構建新質生産力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海淀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海淀區GDP跨越1.1萬億元的新階段,為了打造中關村科學城高能級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進一步破解要素和成本等阻礙企業成長的難題,保持海淀區創新驅動引領地位,海淀區制定併發布了“創新平臺15條”,通過支援概念驗證中心、未來産業孵化平臺、標桿孵化器、産業共性技術平臺等創新平臺建設,打通源頭創新成果轉化的“第一公里”,降低科技企業從創業想法到初創階段的各類門檻。

  通過鼓勵建設樞紐型平臺、創新聯合體、政企學深度合作平臺、人才交流互動培養平臺,探索創新組織方式新路徑,帶動科技企業提高創新效率。通過招攬全球創業人才、打造中關村科學城標準的特色産業園、引進“耐心資本”,織密科技創新服務要素網路,助推科技企業創新發展。通過優化政務服務體系、建設高端科技服務集聚區、打造高能級創新創業服務生態,支援高水準創新創業活動,營造活力四射的創新創業氛圍,推動首都科技服務業高品質發展。

  據悉,海淀區是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之一,在高品質創新創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方面成績斐然,創新創業工作連續六年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

  發佈醫藥健康産業20條措施,力爭到2026年産業收入達1500億元

  在2月19日的大會上,海淀區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二十條措施也正式發佈,通過實施政策,力爭到2026年,海淀區醫藥健康産業收入達到1500億元,培育2-3家國內行業領軍企業,新增30家專精特新企業,培育10家上市企業,形成一批細分領域産業集群。

  措施重點支援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數字醫療等研發、生産企業及醫藥健康産業平臺等,以資金支援為主要牽引,匹配人才、場景、金融、生態等資源和服務;各項支援措施的申報指南將於一季度陸續發佈。

  其中,12條為新政策,8條參照“創新平臺15條”、綜保區等政策執行。這些政策品類全,既包括細胞與基因治療藥物(CGT)、重組蛋白及多肽藥物、AI新藥研發、高端醫療器械、數字醫療、動物藥、生物育種等方向,也包括改良新藥、通過一致性評價藥物等對疾病治療效果顯著的産品。

  同時,政策覆蓋廣,既涵蓋了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IIT)、一期、二期、三期、上市、銷售、國外註冊認證、授權轉讓等環節,也包括了孵化、CRO、CDMO等平臺、産業園區的支援。

  政策充分利用海淀區大資訊+大健康産業融合優勢,發力AI+藥物研發、AI+器械等關鍵賽道,實現彎道超車。圍繞重大疾病治療靶點發現、醫學影像設備核心零部件等底層技術重點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挂帥”,支援龍頭企業組成創新聯合體,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海淀區醫藥健康産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人才梯隊強、基礎學科全面、醫工交叉活躍、前沿技術融合的發展格局。據統計,目前海淀區醫藥健康領域共有科研工作人員約3.4萬人、全市佔比約48%,院士110人,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4個,醫院研究所資源15個,集聚企業500余家,重點企業282家,上市公司20家,在北京醫藥健康産業發展中發揮了創新策源作用。

  下一步,海淀區將聚焦“AI賦能醫藥健康産業的先導區”和“醫工交叉産業創新示範區”兩大産業定位,再發佈醫藥健康産業三年行動計劃和空間集聚區,統籌區內政産學研醫各方力量,打通“三醫聯動”渠道,合力“出征”醫藥健康産業,為北京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貢獻創新力量和競爭動能。(吳為)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