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獨角獸企業正在成為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新風向標。截至目前,北京市獨角獸企業數量114家,近5年來呈現平穩增長態勢,數量始終保持全國第一,其中硬科技獨角獸企業佔比60%以上。
獨角獸生態之城崛起
北京在國內最早關注獨角獸企業,憑藉良好的生態基礎,初步搭建起梯度培育體系,獨角獸企業數量連續七年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數量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舊金山和紐約,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培育的重要搖籃。
北京近60%的獨角獸企業分佈於智慧新能源汽車、商業航太、機器人、醫藥健康、人工智慧等新領域。其中在人工智慧領域,北京獨角獸企業數量居全國首位;在商業航太領域,全國近70%的商業航空航太獨角獸企業誕生於北京;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獨角獸企業開始出現並持續發展。從企業性質看,北京獨角獸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在帶動新就業、參與國際經濟科技合作中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北京獨角獸企業數量之所以能在全國領先,在世界上位居前列,源於北京已形成“創新、創業和創投”三位一體的創新生態優勢。在創新方面,北京擁有眾多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校,是創新型優秀人才高地。在創業方面,北京完善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為專利等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必要的環境和土壤。北京證券交易所為北京獨角獸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在創投方面,北京的創投資源在全國最為豐富,創投生態最為完善,集聚了中國最具實力的有限合夥人和經驗豐富的基金管理人。
破解獨角獸催生“密碼”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北京成為獨角獸企業成長的重要搖籃,有5個“離不開”——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生態和創業文化,離不開資本密集和專業服務優勢,離不開應用場景的助跑“加速度”,離不開重點企業“服務包”平臺和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聯盟形成的“政府+社會”雙管家服務隊伍,離不開專項政策“大禮包”的支援。
為培育更多獨角獸企業,北京市出臺了專項支援政策。2020年12月,印發《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獨角獸企業服務行動工作方案》,實施了創新、人才、金融等方面14項工作任務。2023年9月,在充分考慮獨角獸企業在人才、市場、創新等方面的迫切訴求的基礎上,出臺《關於進一步培育和服務獨角獸企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獨角獸10條”),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涵蓋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的主動發現、系統培育、精準施策、規範發展的10條措施。
通過設立科創母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早、投硬、投小”,強化耐心資本供給,致力於做好獨角獸企業的源頭培育工作。數據顯示,北京市獨角獸企業共獲得845支國內外基金股權投資,累計融資額超4000億元。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高新區研究中心主任劉會武指出,北京成為獨角獸企業發展高地,風險投資集中、創新資源豐富、創新成果密集、人力資源密集等因素不可忽視。更重要的是,持續利好的政策與市場多元需求在北京形成了有效的良性迴圈。尤其是“獨角獸10條”進一步加大了對獨角獸企業培育和服務力度,有助於企業更快成長和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