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組合拳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北京民營經濟新興領域展拳腳

日期:2024-03-31 09:2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風暖日煦,春光正好,萬物生長的季節裏,北京市民營經濟也正向陽而生,在儲能、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大展拳腳。開門紅預示好年景,一季度的成績讓企業有底氣將産值翻番、出海拓土等目標寫進藍圖,而在一批民營企業發展提速的背後,本市一系列支援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創新活力的政策在默默護航。

  新型儲能企業

  一季度訂單喜人

  四塊長方形的電池,分別經受了槍擊、針刺、擠壓、高溫測試,形態上發生了變化,但絲毫沒有起火冒煙的痕跡。走進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層大廳,四塊經歷濫用實驗後的電池被放在大廳一側進行展示,展現出半固態電池安全性高的特色優勢。

  衛藍新能源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固態電池産學研孵化企業,所聚焦的領域是半固態電池和全固態電池。相比當前廣為應用的液態電池,固態電池以固態電解質取代隔膜和電解液,實現鋰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提高。

  2023年年底,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開啟一場“超長直播”,駕駛搭載最新長續航電池包的汽車從上海抵達廈門,全程超過1000公里,引發廣泛關注。這一具有超長續航能力的電池包正是來自衛藍新能源。衛藍新能源董事會辦公室主任陳麗葉表示,目前企業研發的多款半固態電池已實現量産,全固態電池的研發也在推進中。

  隨着北京及全國多個生産基地的建成投産,2024年這家電池企業將陸續打開市場。談到一季度的訂單情況,陳麗葉欣喜地表示,不僅儲能電池已經在洽談多個“大單”,小動力電池的出口增勢也很好,在歐美、東南亞市場都有訂單。動力電池方面,公司也在與多家車企洽談,預計明後年將出現更多落地車型。

  自動駕駛民企

  搶佔細分賽道

  在每個民航機場,運送旅客托運作李的牽引車都必不可少。駕駛這樣的牽引車可是個苦差事,夏天,停機坪地面溫度最高可達六七十攝氏度,冬天,牽引車沒有密封門窗、四面透風。能否以自動駕駛替代人力?這成了馭勢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敏銳嗅到的商機。

  這是一家以打造通用自動駕駛平臺為目標的創新民企,業務涉及物流配送車、巴士、牽引車、乘用車、巡檢車等多領域。手拿一個比名片略大略厚的“方盒子”,馭勢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吳甘沙介紹:“這是我們最新一代的車規級多域控制器,也就是處理各種感測器資訊,最終實現自動駕駛的‘大腦’,經過多次迭代,它的大小已經從過去的電腦主機大小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當前,自動駕駛在乘用車領域仍處於探索階段,但在一些工業和商用領域已率先落地。機場的牽引車場景就是馭勢科技取得突破口的重點領域。2017年公司率先與香港國際機場開始合作後,經過兩年的測試、試運營,2019年12月,牽引車開始以無人駕駛狀態,帶着滿載托運作李的多個車鬥在香港機場內穿梭。此後,無人牽引車又陸續走進了新加坡樟宜機場、廣州白雲機場,還拓展場景應用至國內多個工業園區。目前,在無人駕駛牽引車這一細分賽道,馭勢科技是唯一可提供規模運營方案的科技公司。

  吳甘沙透露,除了香港國際機場2024年將繼續加購無人牽引車外,港口、廠區、畜牧養殖園區等也有望落地公司無人駕駛産品,預計公司2024年營收將有大幅增長。

  擬建重大民間投資項目庫

  民營經濟向陽發展的背後,少不了政策護航。作為房山區在儲能領域引進的重點企業,衛藍新能源享受到了多重政策紅利。房山區發改委産業科科長張元旦介紹,已幫助企業申請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專項資金用於科技攻關,資金支援總額達4103萬元。隨着企業發展,需要建設小試中試生産基地,房山區為企業代建並快速推動項目,2023年1月實現了竣工交付。

  馭勢科技同樣受益於多項支援民企發展的政策。讓吳甘沙感受最深的是,北京市針對符合條件的首臺套設備給予一定的補貼。“在沒有實現大規模生産前,首臺套設備可能成本較高,政府給予補貼後,客戶購買降低了成本,也就幫助我們把創新産品更好地推向市場。”

  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2024年本市將繼續拿出真金白銀,支援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在支援科技攻關方面,將探索採用以獎代補、貸款貼息、首購訂購等多種方式支援民企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和基礎創新轉化;佈局一批新型共性技術平臺,三年累計支援不超過5000萬元。在鼓勵民企“走出去”方面,將優化跨境人民幣便利化政策,加快資質互認制度性突破。在促項目、供場景方面,將建立重大民間投資項目庫,2024年向社會公開推介一批總投資2000億元以上的項目。(趙語涵)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