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等部門出臺《北京市推動“文化金融+”行動計劃(2024-2025年)》

日期:2024-09-29 16:09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

分享:
字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産品供給機制。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具有豐富的文化産業資源,而文化産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援。長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高度重視首都文化金融工作,將其與金融“五篇大文章”共同作為黨委重點推動工作,積極為文化産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截至目前,北京地區文化産業貸款餘額近1800億元,其中今年以來,北京地區新發放文化産業貸款941億元,同比增加15.2%,有貸戶數同比增長22.6%。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援首都文化及相關産業高品質發展的質效,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金融監管局和中共北京市委金融辦聯合製定《北京市推動“文化金融+”行動計劃(2024-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一、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主力軍作用,守正創新,進一步釋放文化金融對於文化交叉領域的賦能作用《行動計劃》提出八大場景和服務。

  一是在“文化金融+數字經濟”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數字、文化科技領域的支援力度,特別是要進一步提升對於數字文娛、文化科技類企業的專業化服務能力。

  二是在“文化金融+旅游經濟”方面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為文旅設施建設、設備更新改造提供融資支援,加大旅游政策性保險服務供給,築牢市場主體和消費者的風險屏障。

  三是在“文化金融+綠色經濟”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産業綠色轉型發展的支援力度,並積極為碳中和文旅項目、“負碳景區”、“零碳景區”提供支援。

  四是在“文化金融+知識經濟”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圍繞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自主知識産權進行産品創新和服務,推廣知識産權質押融資服務。

  五是在“文化金融+體育經濟”方面充分發揮首都“雙奧之城”、群眾體育基礎好、體育文化氛圍濃厚的優勢,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拓展文體金融服務的場景和模式,加快助力體育強國建設。

  六是在“文化金融+銀發經濟”方面引導金融機構積極用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工具,優先支援養老服務機構的文化娛樂設施的更新改造。

  七是在“文化金融+農業農村經濟”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文化建設項目的支援力度,積極挖掘北京市各區特別是生態涵養區的特色資源,推動休閒農業、鄉村旅游、特色民宿等業態發展。

  八是在“文化金融+外貿出口經濟”方面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提升文化企業跨境投融資便利度,為文化企業“走出去”提供便利的匯率風險管理服務。

  二、加強部門聯動,發揮合力,完善配套政策支撐體系

  在貨幣政策支援方面積極發揮北京地區“京文融”“京文通”兩項政策工具的引導撬動作用,支援銀行加大對相關産業的支援力度。並且,大力推進總行科技創新、設備更新、普惠養老等專項再貸款政策在京落地。

  在財政與産業政策支援方面督導銀行用好北京市文化産業降費獎補政策以及市、區兩級的首貸補貼、風險補償政策,並將政策紅利充分傳導至市場主體。

  在差異化監管方面指導轄內文化金融專營組織機構落實落細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制度,提升對於文化類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容忍度。

  在信用評價方面加強金融與行業主管部門的合作,強化資訊共用,探索建立“文化+”企業的認定和評估機制,形成分層、分類、分級的企業“白名單”。

  在跨境金融服務方面持續用好相關的外匯管理政策和便利化試點,並且依託北京地區外匯衍生品銀企對接平臺,持續做好企業匯率風險服務。

  在政策宣傳方面充分發揮首都之窗“金融服務”專欄作用,用好市、區兩級宣傳渠道與資源,做好文化金融賦能各相關領域的政策宣傳和服務推廣,便利廣大企業“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將緊密聯合各有關部門,與金融機構一道,不斷完善首都文化金融政策與服務體系。並且,順應産業發展需要,將首都文化金融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交相輝映,為首都文化及相關産業高品質發展、助力加快文化強國建設貢獻有力的金融力量。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