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醫藥健康産業“北京樣本”

日期:2024-04-18 10:00    來源: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分享:
字號:        

  北京明確提出要把醫藥健康産業打造成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十年來,北京醫藥健康産業總體規模加速增長,從2014年的4028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9761億元,實現翻番。多項産業主要指標創歷史新高,2023年工業固定資産投資達124億元,比五年前翻了兩番多。十年間上市企業數量新增67家次(總90家次),是之前上市企業總和的3倍。

  從“夢想實驗室”到“創新工廠”

  2002年,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神州細胞”)創始人謝良志放棄國外醫藥公司豐厚的待遇,選擇北京經開區作為創業地點。他堅持自主研發技術,帶領團隊建立了一系列品種研發和生産的全鏈條技術平臺,擺脫了對外來技術的依賴。

  2021年,神州細胞研發的重組凝血八因子新藥——安佳因終於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為首個國産重組八因子藥物。

  從只有1個人到如今的2000多人,從孵化器裏的幾間小實驗室成長為上市企業,神州細胞在北京經開區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北京經開區也從謝良志初見時的地廣人稀,發展為一座新藥智造的産業新城。

  中關村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圍繞自主研發、國際原創和國産化替代産品在生命科學領域涌現了一批重大突破和顛覆性創新技術産品。北京藝妙神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獲批北京市首張CAR-T細胞治療産品《藥品生産許可證》,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北京華脈泰科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動脈覆膜支架、北京米赫醫療器械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工角膜等産品均處於國際領先水準。該基地還超前佈局細胞基因治療、核酸藥物、mRNA疫苗、新型抗體等國際醫藥健康領域投資和研究熱門領域,儲備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未來科技項目。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北生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一批高水準研發機構,經過多年培育,已進入創新成果爆發期,涌現出細胞焦亡抗腫瘤免疫功能重大發現、高精度個體化腦功能區剖分技術等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原創成果。百濟神州“澤布替尼”、諾誠健華“奧布替尼”等一批中國原創新藥走向世界,博雅輯因基因編輯藥物、數坤科技心血管AI診斷軟體等一批全球全國首創産品陸續推出……

  創新要素高度集聚

  十年來,北京醫藥健康産業已形成“一南一北”産業聚集效應,“中國藥谷”與“生命谷”如雙子星般遙相呼應。作為“生命谷”的核心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擁有一條串起科研機構、創業新秀、上市企業、臨床醫院、專業平臺的完整産業鏈。

  昌平實驗室成立於2020年,以前沿技術突破為目標,專注于基礎和轉化生物醫學研究,既注重“0到1”的原始創新,實現了原理和技術突破,又進一步發掘具有“1到10”創新突破潛力的平臺型技術,實現技術的加速轉化。通過實施有組織的科研攻關,創新項目立項與動態管理,開展技術概念驗證和臨床價值驗證,將科技成果轉化前移到基礎研究階段,全面提升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的轉化速度。

  多個創新平臺的入駐是北京高度聚集創新要素的縮影,北京已形成研發中試、生産流通、臨床應用的全産業鏈資源聚集態勢,面向全球構建創新網路。

  對標國際頂級生物醫藥研發中心標準的高端創新項目加速平臺,2023年8月,位於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的ATLATL北京飛鏢國際創新平臺二期正式投入運營,為入駐企業提供與跨國藥企同等環境的研發空間及專業設施。

  該平臺將重資産的生物醫藥研發投入變成輕資産的運營模式,並從“共用空間”向“共用科技”轉變,不僅提供世界一流的實驗室和專業精細的運營管理,而且整合前沿研發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專業化的一站式科學研發解決方案。短短2年多,已孵化20余家企業。

  全國首家國際研究型醫院——北京高博醫院目前已開業試運作,以疑難重症診療、臨床研究、生物醫藥及器械的産業轉化為戰略目標,實體腫瘤、淋巴瘤與腦科學為專科特色,提供健康服務,為新藥研發企業提供臨床試驗的全流程服務。

  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醫藥健康協同發展。借助“五子”聯動落地,緊抓北京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兩區”建設的機遇,先後發佈兩輪《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發佈《北京市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實施方案》等多個支援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措施,搭建了産業創新研發平臺和服務平臺。

  科學家創業的“黃金時代”

  在北京乃至全國的科研領域,北生所是科研人員嚮往的“聖地”。作為一家無行政級別、無事業編制的科研機構,科學家不用為經費發愁,能夠自主選擇研究方向;每五年考核一次;鼓勵科學家下場創業,讓科研成果走進現實。

  北生所所長王曉東帶頭嘗試了科研新模式。2011年春天,王曉東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創立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最初並不被市場看好,因為當時化學仿製藥佔據主導地位,要做動輒可能投入超過10億美元、平均研發週期長達10年的創新藥,幾乎被認為是瘋狂之舉。2019年11月,百濟神州研製的抗癌新藥——澤布替尼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打破了8年間的所有質疑。

  在王曉東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走出實驗室,走出了一條“企業交給更懂得管理和經營的人,研發交給更懂得實驗和技術的科學家”的創業模式。

  2007年,在病毒受體研究領域頗有建樹的李文輝回國加入北生所,潛心研究B型肝炎病毒受體。5年後,這項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了B型肝炎病毒的受體NTCP,一種牛磺膽酸轉運蛋白。

  2015年,李文輝與黃嵩等同事一同創辦了聚焦抗病毒藥物的華輝安健(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該公司生産的用於治療慢性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的中和抗體HH-003注射液,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突破性治療品種認定。

  2020年,主攻炎症領域、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北生所研究員邵峰走出實驗室,創辦了北京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北生所裏創業的科學家已有7位,且全部是基於自己的原始創新成果。

  2022年底,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5部門印發《標桿孵化器培育行動方案(2022-2025年)》,鼓勵標桿孵化器挖掘具備實力、熱衷創造、勇於實踐的頂尖青年科學家、産業服務專家、投資人和産品經理,針對重大現實問題和場景需求,組建“超前孵化”合夥人團隊。

  在北京,科學家創業正走向“黃金時代”。

  對外開放的“北京樣板”

  作為首家落戶北京經開區的世界級生物制藥企業,2024年是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拜耳醫藥”)紮根北京的第29個年頭,見證了北京對外開放合作的跨越發展。

  2023年10月,拜耳醫藥在中國佈局的創新中心——拜耳·亦莊開放創新中心在京揭牌,北京經開區再添跨國藥企創新中心。這成為透視北京經開區打造全球“新藥智造”産業高地的一面鏡子。

  北京以“兩區”建設為引領,加快打造制度型對外開放高地,持續推動國際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不斷增強開放的動力和活力,為外資企業發展提供一流的國際化環境。

  支援外資研發中心發展。2023年以來先後出臺了兩輪政策,對在北京新設和加大研發投入的外資研發中心予以激勵,目前已認定3批73家外資研發中心,其中生物醫藥企業20家,佔比超過四分之一。

  促進生物醫藥産業開放發展。2022年北京出臺了《北京市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聚焦産業鏈前端的原材料供應、技術創新,産業鏈中端的臨床資源運用、産品審批提速,産業鏈末端的成果轉化、臨床應用等瓶頸問題制定解決措施,著力打造全國生物醫藥産業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

  《北京市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實施方案》是針對北京“兩區”建設出臺的第一個全産業鏈開放實施方案,既為北京生物醫藥産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也為國家自貿試驗區發展、全國生物醫藥産業改革開放進行了有益探索。

  北京還制定了《北京市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試點方案》,實施生物醫藥企業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制度,從根本上解決了研發用物品進口的瓶頸問題。

  如今,展開北京醫藥健康産業地圖,醫藥企業已從孤帆遠航發展到百舸爭流。越來越多的自主創新企業從北京走向世界。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