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區內創新藥企——神濟昌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濟昌華”)完成了國內首例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又名“漸凍症”)腺病毒載體基因治療的臨床給藥嘗試。
神濟昌華由飛鏢生物醫藥標桿孵化器(以下簡稱“飛鏢”)孵化,是入駐飛鏢的第一家企業,也是從這裡“畢業”的第一家企業。神濟昌華與飛鏢的雙向奔赴是北京標桿孵化器助力企業節節拔高快速奔跑的一個縮影。
2022年,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搶抓孵化範式變革新機遇,在全國率先出臺《標桿孵化器培育行動方案》,探索佈局建設23家標桿孵化器,示範帶動孵化行業升級發展。2023年12月,《北京市關於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發佈,旨在充分發揮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加快形成與北京原始創新能力相匹配的、與産業發展密切結合的創業孵化體系。
硬科技孵化新範式
科技企業孵化器是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推動高精尖産業發展等方面發揮着重要的支撐作用。
自1989年北京市第一家孵化器成立以來,歷經30多年的發展,北京共有各類孵化器和眾創空間500余家,其中,市級孵化器106家,國家級孵化器71家,國家級孵化器數量居全國城市首位;孵化器參與的投資基金超過300億元,規模在全國最高;近10年來孵化上市企業200余家、獨角獸企業30余家。
2022年,北京在全國率先試點建設10家引領類標桿孵化器和13家培育類標桿孵化器,在創業孵化4.0時代,掀起硬科技創新創業新熱潮。這23家標桿孵化器包括奇績創壇、創新工場、巢生源科(北京)科技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新生巢生物醫藥科技産業運營有限公司、飛鏢、埃米空間新材料産業資訊平臺、穀倉智慧硬體孵化器、中科創星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中關村通力科幻元宇宙孵化器(以下簡稱“通力孵化器”)、懷柔儀器和感測器硬科技孵化器等10家引領類標桿孵化器和13家培育類標桿孵化器。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與發展,23家標桿孵化器取得顯著成效。”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舉出一組數據:23家標桿孵化器在孵企業930家,新增孵化企業348家,新培育國高新、專精特新企業109家;2022年營業收入36.64億元,納稅總額8188.05萬元;在孵的195家國高新企業,2022年實現營收36.61億元,同比增長45.6%;累計採購專業儀器設備255台套,投入超過5000萬元;舉辦創業輔導、早期投資、資源對接等活動303場,服務企業6234家次;新增融資83家,累計完成融資18.3億元。
超前孵化讓“標桿”立起來
北京支援孵化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探索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新範式,支撐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和硬科技孵化,加速帶動創新創業能級躍升。
通力孵化器圍繞硬科技創新建設了國內一流的科幻技術研發中心、協同創新平臺、人才培養中心、標準研製中心、IP儲備中心、5G+科幻中心和測試服務中心。圍繞科幻元宇宙,創新中心佈局了人工智慧、現實交互、光學模組、應用場景、游戲製作、IP創作和産業平臺等産業鏈條,構建完善的“産—學—研—用—融”科幻産業閉環。
目前,通力孵化器註冊企業達80余家,入駐企業32家,一期2.1萬平方米孵化空間已全部駐滿,標桿孵化器拓展二期項目逐步推進。2023年,通力孵化器建設完成10個共性技術平臺。
穀倉智慧硬體孵化器共用實驗室擁有電子電路實驗室、測試實驗室、快速成型實驗室、CNC加工中心,涵蓋測試、調試和樣機快速成型全流程等功能,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樣機製作與測試,解決概念驗證階段及開發定型階段的技術摸底、産品定型問題,支撐早期項目快速完成樣機試製和檢驗測試,幫助創業者高效率地將創意變為原型和小批量生産産品。
飛鏢是一個集研發中心、加速轉化和早期孵化為一體的生命健康科技領域創新平臺,成立至今經歷了3次迭代升級,通過提供模組化研發組裝服務,由重資産的生物醫藥研發變成了以科技研發為核心的輕資産的運營模式,幫助創業公司降低項目初期的成本和風險。截至2023年7月底,飛鏢累計幫助20余個生物醫藥創新團隊快速發展,企業融資總額超20億元。同年8月,飛鏢二期投入運營,打造了基因組學測序中心和蛋白質組學的檢測中心,進一步豐富了多元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