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琺博進獲批上市國産1類創新藥羅沙司他;從一間辦公室到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安諾優達步入國內基因組行業翹楚行列;從一層樓到一棟樓,加科思敲鐘上市,多個在研項目有望達全球前三……建設十餘年,生態沃土滋養創新成果,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累計孵化300余家企業;累計培育上市國産1類新藥2款,上市醫療器械産品30余種;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家。
根據2022年出爐的《北京經開區2021年度産業園區發展品質報告》,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成為特色産業園中的佼佼者,也是北京經開區生物醫藥産業全鏈條服務的典型代表。2021年,北京經開區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産業産值超1600億元,同比增長兩倍,2022年一季度面對疫情壓力,實現産值306.9億元,同比增長5.1%。北京經開區融媒體中心記者走進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探尋北京經開區聚焦生物醫藥領域,搭建生物醫藥産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創新藥孵化和成果轉化的超前佈局。
超前佈局從源頭培育生物醫藥創新力
“剛創業時公司只有六七個人,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提供的平臺服務和扶持政策也都很吸引人,就在這裡租了辦公室。”安諾優達CEO李志民説。如今,安諾優達已從孵化中心搬進中型企業樓,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安諾優達的蝶變,成為北京經開區在生物醫藥領域走好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這步先行棋的良好注腳。2001年,北京經開區的生物工程與醫藥産業實現産值6.67億元,被列為經開區“十五”計劃重點發展的主導産業之一,到2008年,經開區被認定為“北京國家生物醫藥基地”,該産業佔全市醫藥總産值的40%。産業規模的擴大,進一步匯聚了越來越多作為新生力量的中小企業。此時,如何解決基礎科研能力和技術轉化能力不足的問題,成為北京經開區面臨的一大挑戰。
2009年,瞄準産業鏈創新源頭的缺失,孵化培育自主研髮型生物醫藥企業,在經開區指導下,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項目立項。該園區由北京亦莊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建設,由北京亦莊國際生物醫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運營,建成綜合服務樓、孵化中心樓、中試車間和中型企業樓,立足“企業孵化器”,同時配套一定的“企業加速器”功能。這也是北京經開區搭建生物醫藥産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創新藥孵化和成果轉化的超前佈局。
2010年4月,《北京生物醫藥産業跨越發展工程(G20工程)三期實施方案》印發,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産業高精尖發展,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成為北京市生物醫藥産業跨越式發展(G20)創新成果轉化基地。2011年,園區正式投入使用,琺博進、安諾優達、加科思等企業陸續入園。
打造平臺一站式服務提升企業生命力
2016年,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出租率已達95%。那麼,園區吸引企業紛紛入駐的“秘籍”何在?在生物醫藥領域,流傳着“雙十定律”,即一款創新藥從早期研發到成功上市,一般要歷經十年、耗費十億美元。在技術創新到成果落地之間,隔着設計、檢測、中試、報審、臨床試驗等數十個漫長的流程。為解決行業共性問題,降低初創企業研發成本,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以建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中試生産車間破題。
“我們是做基因檢測相關的工作,研發時一個實驗可能要經過上百個步驟,每個步驟對應各種科研儀器,這對初創企業來説,意味着高昂的研發投入。”索真醫學總經理陳謙説,通過租用園區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極大地降本增效。以索真醫學常用的流式細胞儀設備為例,一台原價要幾百萬元,租用單次只要幾十元。而在去年,該公司一項自研項目獲評2021年中小企業優秀技術成果轉化培育項目。
越過研發“天塹”,企業的檢測、申報等環節也時常遇坎兒。百泰生物自主研發的一款單抗産品進行註冊申報時,發現亟須補充抗體表徵分析數據,公司急忙找到園區。在相關技術平臺負責人的協助下,制定出檢測方案,得以及時開展完整的蛋白分子量測定、還原分子量測定等檢測項目,完成補發數據。
為了滿足企業新品放大試生産的需求,園區建有GMP中試生産車間,打通成果轉化關鍵環節的壁壘。琺博進獲得國家藥監局關於國産1類新藥羅沙司他上市批准後,這款藥就是從園區中試基地交付出廠的。
截至目前,園區累計投資超過1億元,打造E-TownBio生物醫藥全鏈條技術生産服務大平臺;建成生物醫藥檢測技術服務平臺、生物醫藥工藝技術服務平臺、小動物與新藥預評價服務平臺等5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累計為國內生物醫藥企業提供5萬餘次服務;形成“空間載體-技術服務-資本運營-專業人才-政策引領”五位一體的全周期創新服務體系,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發展全生命周期所需的一站式服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物晶片技術帶頭人程京曾評價説,“無論規模、檔次,還是功能,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都是世界一流,它擁有我目前為止見到的最完整、最先進的服務平臺。”
多向奔赴“鏈上開花”形成發展新合力
創新鏈優化服務鏈,服務鏈激發創新鏈,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的“鏈上開花”孵化出藥物研發、臨床檢驗、診斷試劑、醫療器械、技術服務5條細分産業鏈,共同構成一個有機互融的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特色産業生態圈。
在藥物研發領域,園區既有琺博進、羅諾強施等化藥研發企業,也有加科思、華昊中天等生物制藥類企業;在臨床檢驗領域,既有博奧晶典、安諾優達等行業引領者,也有索真醫學、貝康醫學等一批後起之秀。同時,各細分産業鏈上的企業,甚至跨鏈條企業之間進一步形成交流與合作,北亦蛋白作為該園區技術服務領域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事重組蛋白藥物和抗體藥物合同生産服務(CMO)和合同開發服務(CDMO),為園區多家企業提供過研發和中試服務。
近日,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再傳捷報,繼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等50余項榮譽資質後,再次獲得中國技術創業協會評選的“2021年度科技創業孵化貢獻獎”。建設十餘年,生態沃土滋養創新成果,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累計孵化300余家企業;累計培育上市國産1類新藥2款,上市醫療器械産品30余種;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