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好房子勾勒新圖景

日期:2025-09-15 09:5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9月14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落幕。在首鋼園8號館,服貿會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展集中展示了一批建築領域創新成果與典型案例,連日來吸引眾多觀眾駐足體驗。

展館外,多臺智慧機器人正在巡查,實時獲取服貿會場館人流、道路通行等數據資訊。

展館外,多臺智慧機器人正在巡查,實時獲取服貿會場館人流、道路通行等數據資訊。(潘之望 攝

在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展館內,展出的各種樣式的工程智慧機器設備吸引觀眾打卡。

在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展館內,展出的各種樣式的工程智慧機器設備吸引觀眾打卡。潘之望 攝

在2025年服貿會北京禮物展區,觀眾在京味商業街區選購北京特色文創産品。

在2025年服貿會北京禮物展區,觀眾在京味商業街區選購北京特色文創産品。(鄧偉 攝

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大國重器”——裝配式造樓機的模型亮相服貿會。該機將智慧塔機和安全防護、臨時消防、臨時堆場等施工設備設施整合於施工平臺上,共用支點、同步頂升,猶如一個設在空中的建築工廠,可覆蓋4層半高度,承載力達數千噸。

中建三局自主研發的“大國重器”——裝配式造樓機的模型亮相服貿會。該機將智慧塔機和安全防護、臨時消防、臨時堆場等施工設備設施整合於施工平臺上,共用支點、同步頂升,猶如一個設在空中的建築工廠,可覆蓋4層半高度,承載力達數千噸。

  好房子

  實景樣板間可沉浸式參觀

  聚焦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主題,本屆專題展展區總面積達7100平方米,創歷年之最。

  什麼樣的房子才算“好房子”?在北京建工“健康生活家”主題展區,一個以84平方米戶型為原型打造的實景樣板間,吸引眾多觀眾前來體驗。

  走進室內,處處可見貼心設計。客廳配備270度環景飄窗,極大改善了採光與視野;廚房設有揮手控制的自動升降吊櫃,讓物品取放更輕鬆;衛生間安裝了毫米波雷達感測器,可智慧監測老人是否跌倒。全屋還配有新風空調系統,持續凈化空氣,保持溫度、濕度穩定。

  “現在很多精裝房因千篇一律,交付後常被業主拆改。”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理想的房屋應該支援個性化定制,允許業主對新風系統、墻面顏色、智慧家居品牌等作出選擇。隨着建築工業化水準提升和産業鏈持續成熟,這種“功能表式”的精裝交付正逐漸走向現實。

  樣板間中,一款新型材料——超隔音裝配式水泥基架空地板受到專業觀眾的關注。記者體驗發現,新型地板踩上去更實更安靜。該地板施工快捷,表面可鋪設瓷磚或木地板,還具備地暖管線嵌入能力和出色的隔音性能。

  室外展區,一座兩層高的“和美鄉居”新農宅嶄新亮相。這座裝配式農宅由北京市住宅産業化集團搭建,面積達220平方米。“相比傳統自建房工序多、施工周期長的特點,裝配式農宅效率更高。”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從線上選型、方案確認到快速安裝,住戶僅需40天就能輕鬆搬新家。

  好社區

  老衚同“換芯”迎立體新生

  在西城區白塔寺歷史風貌保護區內,一條名為受壁街的老衚同悄然煥新。此次專題展上,由北京市政總院實施的受壁街城市更新項目對外亮相。該項目通過集約利用地下空間,建設綜合管廊與地下立體停車共構體系,顯著提升了區域生活品質。

  “受壁街更新的一大亮點,是實現了綜合管廊與地下停車的‘二合一’。”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項目將給水、再生水、電力、熱力等多條管線集約佈置於管廊內,大幅減少地下空間佔用。同時,針對衚同停車難、佔道等問題,創新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廊道,一次性提供181個車位,有效緩解居民停車壓力。

  項目還利用騰退用地,建成管廊與車庫監控中心,並結合“口袋公園”和道路綠化,為居民提供更多休憩場所和舒適慢行環境。兒童友好理念也融入街區更新,新增了兒童游樂與休息設施。

  曾經的地鐵用地“東美園”,如今成為開放的城市藝術空間;原本車行主導的平安大街,轉型為綠樹成蔭的“景觀大道”;北護城河通過新建步道與浮橋,實現濱水步道全線貫通,市民可沿二環“一走到底”。這些案例共同亮相展會,成為城市宜居更新的生動實踐。

  一個個花園街區、一條條貫通步道,正悄然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讓“城市更新”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是可感知、可體驗的日常生活。

  新科技

  工程建設迎“機器人總動員”

  “咚!咚!咚咚咚!”在北京建工展區,一台人形機器人化身鼓手,與專業鼓隊合奏出激昂節奏,瞬間點燃現場氣氛。

  這些“機器人工友”的本領遠不止打鼓,更在智慧建造中大顯身手。在室外展區,集中展示了多款機器人裝備,刷新人們對傳統工地的認知:模板機器人能把加工誤差控制在0.1毫米內,3D印表機器人72小時完成異形構件製作,還有用於社區服務的“跑腿兒”機器人和搶險救援的多功能機器人。

  視頻中,以往繁忙嘈雜的工地被一座包裹在樓體頂部的藍色模組化裝備所替代——這正是中建八局展出的“天蟬”施工機器人系統。在該系統內部,多種自動化機器人沿頂部軌道協同作業,工人則在地面進行輔助,人機配合完成放線、綁扎鋼筋、支模與澆築等多道工序,可實現用工減少50%以上,工期縮短約30%,最快實現5天建造一層樓。

  北京市首家“工程建設機器人6S店”也對外揭幕。“工程單位不僅可以在這裡搞定機器人的銷售交付、配件保障、維修保養等全流程,還能在這裡進行機器人的定制以及操作人員培訓。”現場工作人員説,以店內展示的一款智慧噴塗機器人模型為例,人機協同下,比傳統單人工作效率快了6至8倍,降低18%的成本。

  據悉,目前“工程建設機器人6S店”的場址落地北京太陽宮,即將開建,將通過科技賦能為工程建造注入新活力。(袁璐)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