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技術 開拓經濟新藍海

日期:2025-09-11 10:19    來源:新華社

分享:
字號:        

  2025年服貿會,位於3號館的電信、電腦和資訊服務專題展(ICT展),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專題展之一。各大參展商圍繞電信服務、數字技術、AI、人形機器人、低空智聯網等領域展示前沿技術成果,以新技術、新體驗助力服務貿易發展。

電信、電腦和資訊服務專題展吸引觀眾駐足。

電信、電腦和資訊服務專題展吸引觀眾駐足。(方非 攝

  “北京方案”賦能城市發展

  數智化算力底座為人工智慧、元宇宙等新興産業提供算力保障,政務雲平臺為城市數智化轉型夯實技術根基,北斗燃氣泄漏檢測方案為城市生命線安全保駕護航……北電數智、面壁智慧、時代凌宇、統信軟體等20余家企業帶來首批“北京方案”,觀眾仿佛置身未來城市,沉浸式感受數字技術賦能城市發展的科技盛宴。

  走進中聯超清“ULive超現場”展臺的體驗空間,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的經典話劇《蘇堤春曉》正在上演,畫質、音效幾乎與現場無異。“這跟在話劇院看的也差不多!”一位觀眾感嘆道,“沒想到還能重溫。”

  能實現這樣的效果,是基於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套8K+5G+22.2超高清三維聲轉播車組,以及相關制播、分發、播控、呈現全鏈路技術體系。“在‘第一現場’演出中即時拍攝、製作、輸出,供‘第二現場’觀眾沉浸式體驗,促進有限的文化資源實現普惠共用。”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

  車路雲一體化雲控平臺展臺,正顯示出亦莊示範區的“綠波”通行地圖。“過去紅燈等多久由人制定,如今,通過13類全量感知數據和5類網際網路交通數據實時優化方案,路口信號燈實現了自動化配時。”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示範區60平方公里內已有67條道路實現“綠波”通行,在交通流量增加19.7%情況下,全天平均速度提升15.1%。

  數智化算力底座與政務雲平臺的“1+1”基礎架構,共同構建集約高效、安全可靠的數字基礎設施;N個應用方案,則為數字技術提供豐富的落地場景和創新動力。從數字底座到上層應用,一體化數字服務方案為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動力。

  國際友人講述5G智聯

  “入關之後,第一站咱們先辦一張超級SIM 卡,它既是通信卡,也是支付卡,還能坐地鐵,三卡合一,特別方便。”在“5G智聯全球·京彩暢行服務”資訊通信主題展區,國際友人朱力安擔任講解員,以流利的中文為觀眾講述在中國入關出關、衣食住行、工作娛樂的全流程體驗,第一視角帶來最真實的感受。

  記者看到,展區內設置了智慧通關、智慧出行、智慧住宿、美食暢享、智慧文旅、智慧購物、智慧離境等十大體驗場景,凸顯中國5G服務的全球化適配能力。以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中華文明雲展”項目為例,借助三維建模、AI大模型等技術,“古代中國”實體展廳被搬到了線上,觀眾可沉浸式游覽,360度欣賞重點文物的全景或細節。

  “我們把十個場景濃縮在不到兩百平方米的空間裏,把最前沿、最尖端、最有趣的5G應用和通信國際化、便利化內容展示給大家,希望大家來體驗來感受,推動我們的技術和服務做得更好。”展區負責人陳連杰説。

  這樣的前沿展示還有很多。在中國電信展臺,“雲獵”無人機反制系統現場上演“空中抓捕”:一架模擬“黑飛”的穿越機剛闖入禁飛區,瞬間被AI偵測到並鎖定,隨即觸發反制進行處置,全程不到3秒。“第一次親眼看到無人機被這樣攔截!”“這反制速度,太超乎想像了!”現場觀眾感嘆。

  海內外市場實現雙向奔赴

  全球數字經濟加速融合,北京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的創新高地,既吸引國際優質資源落地,又推動本土技術出海。“我想找中東地區房地産行業的採購商。”在探跡科技展臺,工作人員向探跡海外版Futern平臺輸入需求,系統便檢索出一系列候選企業名錄。

  “許多‘出海’企業都具備優秀的生産和服務能力,但面臨客戶資源少、行銷效率低等痛點。”公司聯合創始人黃俊強介紹,利用公司構建的數據庫,企業可以查詢歐美、東南亞、中東等核心市場7億聯繫人與1億家公司資訊,快速了解目標市場競爭格局,“找對人、説對話、選對時機,高效打入海外市場。”

  北京數字經濟企業出海創新服務基地也來到現場,為中國企業提供出海諮詢、商機資訊、政策通辦、海外推廣、合規認證、訂單撮合、人才供給、落地保障等服務。“目前已服務數十家企業落地海外或獲取全球訂單,架起國內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與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融通橋梁。”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雙向奔赴,共拓數字經濟藍海。《中國數字貿易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的服務進出口額達3859億美元,佔服務進出口總額比重達41.4%。(楊天悅 陳雪檸)

  相關新聞

  文博展區首設室內外雙展

  科技讓文物“觸手可及”

觀眾在體驗博物館AI全息換裝機。

觀眾在體驗博物館AI全息換裝機。(武亦彬 攝

  置身虛擬“看·見殷商”展廳,明星文物可以上手“把玩”;進入數字藝術體驗空間,中國藻井藝術之美盡收眼底;觸控智慧互動屏,博物館典藏“變身”文創紋樣……本屆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文博展區首次打造室內外雙展區,一系列科技賦能新成果亮相,邀觀眾共用“智匯文博”,讓文物“觸手可及”。

  在首鋼園9號館,文博展區的室內部分“文博數智科技展”上,“看·見殷商”特展等京城文博界頂流悉數亮相。觀眾戴上MR(混合現實)設備,即可走進虛擬展廳,“拿起”數字化掃描的國寶重器,把“婦好鸮尊”和“龍形觥”捧到面前把玩觀賞,聆聽它們講述的歷史故事;還能和同伴接力敲響“崇陽銅鼓”,臨摹“甲骨”觸發奇妙的機關特效。“與3000多年前的文物互動,我學到了不少知識。科技與文化‘牽手’,帶來了更有趣的體驗。”觀眾康女士説。

  依託科技手段,可觸可感的歷史文化走進人們生活。室內展區裏,通過裸眼3D、透明交互屏、穹頂數字藻井等視覺場景,提供多元化的沉浸式體驗,展示前沿科技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實踐。AI數字人導覽、博物館AI全息換裝機等文博新技術,讓觀展變得生動有趣。

  古建築在新技術的助力下“活”起來。體驗完“穹天玉宇”超高清沉浸式藻井藝術展示項目,觀眾徐女士説:“我看過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天宮藻井’,還是第一次以這麼酷炫的方式欣賞藻井,視覺感受很震撼。”工作人員介紹,該項目通過高精度掃描重建、三維特效等技術手段,展示中國古建築中重要的裝飾構件藻井,同時,使用合成技術呈現藻井雕飾中“龍鳳騰雲”“亭臺樓閣”“銀河天宮”景象,讓觀眾理解藻井中的藝術價值。

  看皮影戲,欣賞揚琴表演,體驗傳統刺繡和絲網印刷工藝……在室外的“文博生活創享薈”展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盡顯文博新活力。展區通過博物館文創展售、文博特色餐飲休閒、文化展演體驗互動等形式,滿足觀眾“把文物帶回家”的需求。

  走進博物館館藏文創區,首都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白塔寺管理處等30家博物館攜千余件文創産品亮相。北京中軸線主題文創區吸引了許多觀眾,中軸主題桌游、AR(增強現實)冰箱貼等好玩的文創新品,讓中軸線文化“潮”起來。“沒想到中軸線文化元素還可以融入玩具、服飾、食品,太有意思了。”觀眾宛先生説。

  服貿會期間,文博展區室外還設有“中軸福飲”主題餐車,觀眾可以品嘗融入中軸線元素的系列茶飲和茶點,休憩娛樂同時,品味中軸文化魅力。文化研學體驗、傳統器樂演奏、非遺技藝展示等活動將輪番登場,讓觀眾領略更多博物館的文化創新成果。(李祺瑤)

  機器人送快遞、無人車取外賣……

  一批智慧物流新應用亮相

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專題展,申通快遞展示機器人配送員。

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專題展,申通快遞展示機器人配送員。(鄧偉 攝

  各式各樣的無人車、能配送快遞的人形機器人、遇事故可以自動報警的智慧頭盔……9月10日,2025年服貿會供應鏈及交通運輸服務專題展開展,一批智慧物流新應用亮相。

  北京市交通委科技處處長王炯介紹,本次專題展以“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為主題,集中展示智慧公共交通、智慧物流服務等領域的最新技術、裝備與成果,集中展現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的“北京方案”與全球化供應鏈創新實踐。此次專題展設立智慧公共交通與智慧物流服務兩大主題專區,全面呈現交通運輸服務的高品質發展成果,推動科技創新與産業深度融合。

  記者在申通展區內看到,一台名為“申行者1號”的人形機器人正在與工作人員互動,目前它已經實現了查詢、互動等溝通功能,還能夠實現精準抓取、自主避障等高難度動作,適應多種複雜地形。

  “在部分公眾的認知裏,快遞公司還是比較傳統的物流公司,但其實申通每天的包裹量能達到8000萬,這背後蘊含着大量的自動化內容,我們應用AI大模型也在幫助提升物流效率。”申通快遞品牌副總監穆鬱介紹,申通在全網佈置了大約12萬個攝像頭,其中都融入了自研的AI視覺大模型。當快遞出現錯分或者破損時,系統能第一時間反饋給管理人員,同時還能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發生。

  據介紹,這款機器人未來將主要應用於快遞“最後一公里”服務場景,減輕快遞員的工作壓力,實現精準配送與人機交互功能,有望顯著提升末端服務的效率與體驗。

  此次服貿會,各家快遞物流配送企業紛紛亮出自主研發的無人配送車:有的更能裝,有的續航長,各款無人配送車各有所長,展現物流科技創新成果。

  在美團展區內,一台帶有機械臂的小型無人車可以輕鬆拾取打包好的外賣袋,節省了取放的人工環節。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臺智慧配送機器人名叫“美團小黃蜂”,面向封閉、半封閉場景的末端即時配送場景而設計,可在綜合商超、公寓、機場、小區、公園等場景提供高效、精準、安全的無人配送服務。

  “美團小黃蜂”搭載了全自研的核心技術,通過鐳射+視覺多感測器融合演算法,實現室內外、多樓層、全場景的精準可靠定位;通過雷達、環視相機等,可精準識別室內外、動靜態複雜障礙物;通過端到端的決策規划算法,實現高密集人流、高動態、進出電梯、過閘機等場景下的靈活避障性能,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配送任務。

  2025年服貿會上,騎行安全成了快遞配送行業關注的重點。

  在現場,美團還帶來了全自研的智慧頭盔,它的重量僅有550克,是目前通過摩托車安全認證最輕的智慧頭盔,佩戴上安全舒適,還具備檢測到碰撞事故後自動報警及語音交互接單通話等重要功能。據了解,該款智慧頭盔已經服務了超100萬名騎手。

  2025年服貿會,美團還帶來了一款已經研發出的下一代智慧頭盔樣機,它更新配備了攝像頭記錄設備,同時支援AR(增強現實)顯示,可以讓外賣員更直觀地在頭盔的護目鏡上看到操控界面,方便外賣騎手在路途中接單和接聽電話,減少騎行中手機的使用,進一步保障外賣騎手的安全。(李博)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