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智慧城市時空資訊大會召開,發佈兩項重要成果
3月27日至28日,2024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北京智慧城市時空資訊大會在北京國際財富中心舉辦,主題為“時空資訊賦能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建設”。大會現場發佈了城市碼時空標識數據服務系統及gInfer地理資訊平臺兩項重要成果,預計2024年北京市將有超1000萬個實體設施實現時空賦碼管理。
當前北京正在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在全國首次提出建設“標識統一、編碼規範”的城市碼新型基礎設施。此次發佈的城市碼時空標識數據服務系統,由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組織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市大數據中心聯合建設,這也是全國首個城市級的時空編碼基礎設施。
城市碼如何推動北京智慧城市建設?據了解,城市碼將為城市實體設施分配統一的數字標識,通俗來講,這意味着為它們分配了唯一的“身份證”。而時空標識作為城市碼的重要組成部分,賦予了實體設施在時空定位上的統一表達。此次推出的時空標識是在國家新型基礎測繪建設北京試點工作支撐下制定的,用一串40位的字符串對城市實體設施進行統一時空標識,表達其時空位置,不僅能夠作為坐標表達方式的重要補充,更能解決以往因標識不統一而導致資訊無法互通互認的問題。
一串時空標識數字若要發揮作用,主要依賴於其“大腦中樞”,這就是城市碼時空標識數據服務系統。據了解,該系統能夠對各類二維、三維實體分級分類賦碼、變更和登出,實現對建築、交通、能源、環衛、園林綠化、資訊通訊、水務、農業設施和城市部件等多種城市實體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定位精度可達釐米級,一個小小的攝像頭也能實現精準定位。通過“一碼關聯”,該系統可以將各部門業務數據和身份數據打通,在社區治理、居民服務等多種場景中,推進城市管理和服務線上線下聯動,推動實現“一碼管理”。
大會還發佈了由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研發的“gInfer”三維地理資訊平臺。該平臺能夠精確展示和分析複雜的地理數據,實現超大場景三維數據的流暢渲染,服務於實景三維城市建設等功能。
在特邀報告環節,多位行業專家分享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經驗和見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以《智慧城市工程邏輯與發展生態》為題作專題報告,通過對智慧城市概念及模式的剖析,梳理得出智慧城市工程邏輯的基本共識、核心關鍵和潛在應用;進而從政府、民生、企業等多個視角探討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徑,並給出合理建議;以法律法規、價值認同、管理模式等為例,提出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生態模式及其背後的科學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以《開創智慧城市安全可信新生態》為題作專題報告,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智慧城市是基於泛在網路交聯,多維空間數字化深度融合,提供智慧處理城市事務的資源和能力,實現高度智慧化、安全可信、按需服務的城市,必須按照網路安全法律、戰略、制度要求,構建安全可信的保障體系。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伍建民、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強、北方工業大學副校長王力,分別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新型智慧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面向V2X車路協同的城市道路交通信號主動控制與安全博弈》為題作專題報告。
在大會的主旨報告環節,北京建築大學教授、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秘書長蔣捷,北京理工大學電腦學院副院長、教授劉馳,北京市大數據中心平臺管理部部長、教授級高工陳桂紅,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陶迎春,北京首通智城科技創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胡仁志等專家,分別作專題報告,分享了城市時空資訊建模與服務技術思考、北京市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規劃與實施情況等方面的深度研究和思考。
活動還分別圍繞地理資訊與智慧城市建設論壇、智慧應急應用與發展論壇、副中心智慧城市建設研討會、2024智慧城市産業(通州)合作對接會、北斗導航與智慧交通論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與智慧城市論壇等議題開展學術研討,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來自全國各行業的專家學者、研究人員等近600餘人現場參會,國內外約1萬名專業技術人員通過中關村論壇網站線上觀看。
大會同期舉辦了北京智慧城市時空資訊大會智慧城市主題展,多家單位展示了智慧城市領域優秀案例、先進裝備技術等。(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