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下的腦力激蕩 院士專家企業“零距離”一席談

日期:2023-05-28 10:06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細雨下的腦力激蕩 院士專家企業“零距離”一席談

5月27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院士專家企業一席談上,科研專家、明星企業代表針對人工智慧前沿和未來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進行交流。

5月27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院士專家企業一席談上,科研專家、明星企業代表針對人工智慧前沿和未來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進行交流。主辦方供圖

  5月27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院士專家企業一席談上,科研專家、明星企業代表在戶外搭建的場地圍坐一席,針對人工智慧前沿和未來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進行交流與思想碰撞。

  人工智慧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天智航、格靈深瞳、華為等企業代表,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鄧智華、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洪延青等學界專家紛紛對未來人工智慧可能産生的新應用場景作出暢想。

  “我們可以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提升機器人在手術室中的感知和識別能力,包括對手術室中的醫生、患者、設備和器械的識別,以及對人類語音、動作、手勢指令的識別,從而實現在手術室中無菌環境下無接觸式的控制,確保手術安全高效。”手術機器人企業、天智航公司副總經理劉鐵昌説道。

  在這場由海淀區科協主辦、中關村東升科技園園區科協承辦的活動中,主辦方提前針對海淀區30多家人工智慧企業進行深入調研,並從徵集的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熱點問題中提煉出了3個共性議題。企業代表與院士專家現場圍繞人工智慧技術拓展場景、企業界和學術界開放合作以及創新治理等議題各抒己見。

  在工業、社交、娛樂等各種場景中,人工智慧技術似乎已經無處不在。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曾毅給出了他的獨到觀點:“我認為人工智慧應該保持適度使用原則。”他提醒,在發展技術的過程中,也需要給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人類的獨立探索留下空間。

  也有專家認為,人工智慧已經勢不可擋,需要思考的是一旦人工智慧技術不斷進步,甚至進化到有自我意識、自我創造和自我學習能力的階段時,人類應該如何應對。“一些有條件的群體或許可以通過腦機介面等技術來提升進化水準和生存能力,那弱勢群體的權益如何保障,他們的升學、就業,甚至生活問題如何解決?”鄧智華説道。

  這一次,平行論壇首次搬到了戶外,在公園草地上演了一場“零距離”交流。一位參會嘉賓向記者感慨道,在鳥語、細雨聲和青草香中進行的這場科創主題研討,令他神清氣爽,更願意交流和分享。

  當前,人工智慧正在釋放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深刻改變着人類生産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記者從會上獲悉,海淀區在人工智慧領域已集聚字節跳動、百度等企業近千家,佔全市的三分之二、全國的六分之一。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劉曉勘説,海淀區是北京市人工智慧産業發展高地,希望通過此次交流活動,為海淀區發揮人才集聚、科技創新、産業組織的帶頭作用,匯聚科技園區、創新企業各類創新主體提供良方益策,共同探尋人工智慧創新治理之道。(孫奇茹)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