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創進入“北京時間”

日期:2023-05-26 09:2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全球科創進入“北京時間”

  接下來的一週,世界的目光將聚焦北京,聚焦中關村。隨着初夏氣溫攀升,一場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與中國智慧的科技盛宴也在徐徐展開,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北京時間”。

5月25日,主題為“開放合作·共用未來”的2023中關村論壇開幕。圖為中關村論壇會議中心。

5月25日,主題為“開放合作·共用未來”的2023中關村論壇開幕。圖為中關村論壇會議中心。(潘之望 攝

  全球精英上演腦力激蕩

  17位諾獎級嘉賓,120位頂尖專家,近200家外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和機構代表……瞄準當今世界發展的難點、熱點和科技創新前沿,年度主題聚焦於“開放合作·共用未來”的2023中關村論壇匯聚全球精英,在腦力激蕩間增進交流共識,共襄創新與發展盛舉。

  “激動人心!”論壇開幕前夕,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雅克·蘇凱在談起北京這座城市的科研與技術轉化時,用了這樣一個片語。“北京的科研環境讓我回憶起曾居住多年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在那裏,人們對科學知識充滿好奇,打開一扇扇創新的大門。在北京,我有同樣的感受。”他説。

  在科學家這一重身份之外,雅克的科技成果已經在全球落地生根——飛利浦(ATL)、索諾聲、聲科等全球公認的超聲一流品牌均由他參與創立。幾年前,曾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講授過課程的雅克也正式成為北京科技創業生態中的一員,擔任逸超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和研發負責人。

  作為目前國內引入的最高技術級別企業外籍創始人,2023年,他帶着與中國團隊共同研發的“E超”參與中關村論壇技術交易板塊。這款“E超”的幀頻可以達到每秒2萬幀,是傳統超聲的200倍,有助於提高腫瘤鑒別診斷準確率。

  在中關村論壇,雅克·蘇凱這樣的國際面孔佔比越來越高。以2023年論壇的演講嘉賓為例,外籍嘉賓佔比超40%。

  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量子計算、腦科學、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在中關村論壇這場國家級平臺的科技秀場,元宇宙、人工智慧、腦機介面、細胞與基因治療、智慧機器人等眾多領域的全球最新技術進展和重大成果,長安鏈、量子計算雲平臺、開源晶片、類腦計算晶片等全球最前沿的技術成果都將集體亮相。

  隨着電子電腦賴以提升算力的摩爾定律逐漸走到盡頭,人們對新一代計算工具無比渴求,量子電腦正是備受關注的新一代計算工具的代表。“在實驗室裏製備單個或少量的量子比特對量子物理學家來説已經不再是難題,如何製備出成百上千的量子比特並使其在系統中穩定運作,成為量子計算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産業應用的最大挑戰。”玻色量子首席技術官魏海説。

  一週前,玻色量子在京發佈國內首臺相干光量子電腦。隨着論壇開幕,這項率先邁出量子計算産業化步伐的前沿成果也將在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亮相。科博會上,西門子、默沙東等120余家外資企業和機構,中國商飛、中國建材等70余家央企,小米、京東方等30余家科技領軍企業,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0余家高校院所及新型研發機構,天津、安徽、湖南、廣東等30個省區市參展。

  科創力量齊聚共迎時代挑戰

  武漢楊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2023年中關村論壇技術交易板塊的“回頭客”。公司自主研發、全球首創的聚氨酯複合材料“三層倣生結構人工血管”將替代同類進口産品,極大降低數百萬心血管病患者的醫療成本。作為往屆參會企業,2023年該公司又將帶着多項新技術産品前來參會,目前其大口徑人工血管産品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預計未來兩年內,這項由國內10多家頂級醫院參與完成200多例臨床研究的産品就能實現上市。在公司合夥人施國敏看來,中關村論壇對他們意味着“機會,和更多的機會”。

  除了尋覓商機,科技、産業界精英相聚於此,也在探求更大維度上的新機遇。

  “科學是我們面對一切變化的底氣。”北京昌平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在過去4年中曾經3次參與過中關村論壇。他感慨,科學家有責任、有義務去承擔這一歷史使命,用科學創新為人類創造福祉,而這也是中關村論壇發起的初衷。

  全球大流行病的應對、數據安全與治理、人工智慧大模型、腦科學與腦機介面……面對全球發展的重大挑戰與機遇,全球各領域的“最強大腦”齊聚北京,他們或許將在這一場盛會中,找到答案。(孫奇茹)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