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項目
原標題:國家級平臺賦能前沿科技
酷炫的新能源汽車和平臺底盤、精巧的軟體機器人結構模型,成為展覽中的“吸睛”亮點;多家跨國企業巨頭前來參展完成“首秀”,體現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成果;各家展臺上一個個演示着重大工程項目的沙盤,彰顯着我國的智慧製造先進實力。走進科博會展館,各個領域的高精尖技術項目異彩紛呈。
在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展廳正中央的是該集團的項目沙盤,從沙盤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風電機組不僅坐落在草原、戈壁等內陸,還建在海洋深處。(潘之望 攝)
在高端製造展區,展示着中國航太科技取得的最新成果。(潘之望 攝)
作為中關村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展覽板塊設置了六個展區。圖為生命科學與醫藥健康展區。(潘之望 攝)
中關村展示中心鮮花盛開,全球最前沿的先進技術成果集體亮相。(王海欣 攝)
中國一汽新能源概念座艙。(潘之望 攝)
在2023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北京創新産業集群示範區展區,參觀者駐足觀看一台自主研發的波轉子航空發動機。(武亦彬 攝)
匯集全球前沿先進技術成果
從元宇宙、人工智慧、量子資訊到腦科學、細胞與基因治療,再到長安鏈、量子計算雲平臺、開源晶片、類腦計算晶片,全球最前沿的先進技術成果集體亮相。
作為我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舉辦的一場重大國際科技交流活動,本屆科博會共吸引650余家企業、機構參展,帶來涵蓋資訊科技和智慧製造、醫藥健康、綠色雙碳、數字經濟、區域創新等多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研發成果,展覽將持續至5月30日。
在元宇宙展示集群,VR、AR、無線動捕、實物模型等體驗方式的互動,讓參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在機器人展示集群,既展示晶片、感測器等核心技術與零部件,也有應用於各行業領域的多功能機器人進行展覽。在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展示集群,觀眾可以與車輛充分互動,體驗未來出行新模式。
在一汽紅旗展臺,幾臺新款車型吸引着觀眾前來試乘,大螢幕上正在播放紅旗汽車原地掉頭並平移進入停車位的畫面。“這是基於深度融合的底盤域控制技術實現的。”一汽紅旗研發總院技術創新管理部部長曹禮軍介紹説,“目前已經可以實現360度原地掉頭以及橫向的蟹行和斜向行駛,我們這一技術是行業首發。”
此外,紅旗電動平臺HME和L5、E001以及HQ9三款車型也在科博會上同步亮相。HME平臺匯聚了中國一汽八大技術領域群和115項關鍵技術領域的所有重大突破和全部最新成果。據曹禮軍介紹,這一平臺整合了高能安全電池、高效電驅、高功智慧補能和智駕安全底盤四大系統,未來可覆蓋紅旗新能源品牌轎車、SUV和MPV全部細分車型。
“本屆科博會國家級平臺功能更加彰顯,國際科技交流更加廣泛,前沿性科技引領作用也更加突出。”據組委會方面介紹,本屆展覽聚焦前沿科技與未來産業,以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除了一汽紅旗,還吸引了中國商飛、中國電科、中國電子等70余家央企矩陣,小米、京東方等30余家科技領軍企業,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20余家高校院所及新型研發機構參展參會,並帶來多項最新技術成果。
發展至今,科博會已成為展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成果、促進政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深化國際産能合作的重要平臺,也在我國科技産業從引進來、自立自強到走出去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多家跨國企業巨頭完成“首秀”
本屆科博會聚焦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大國際科技組織、跨國企業的邀請力度,共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165家外資企業和機構參展,展示企業尖端科技成果。其中包含ABB、施耐德、松下電器等25家世界500強企業,還有不少高精尖領域的跨國公司是首次亮相。
跨國資訊通信技術公司日本電氣株式會社(NEC),便在2023年科博會上完成“首秀”,並帶來一系列為數據驅動型時代量身定制的先進解決方案。展區裏,數個顯示屏展示出這家百年企業提供的各類ICT解決方案,涵蓋IT和網路通信、生物識別、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多個領域。
其中,“公路路面病害智慧巡檢評估系統”是公路AI路面巡檢的典型應用,能夠完成高效、低成本的路面病害檢測。“傳統人工巡檢普遍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這套系統可以將道路巡檢由人力模式進化到智慧化模式,促進道路養護管理企業降本增效。”NEC中國研究院院長徐明介紹説。
“事件演化圖譜雲平臺”則能夠洞察事件的“前因後果”,幫助企業經營者預判風險、贏得先機。“通過對網際網路上的海量新聞自動篩查,對新聞中的組織、區域、人物等關鍵資訊進行自動打標,實時抽取出事件的因果關係鏈條。”徐明表示,基於該技術自動構建的金融事件演化圖譜,能夠提供事件溯源,演化路徑檢索等豐富的洞察功能,可廣泛應用於風險事件預警、金融投資策略建議等多個場景。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醫藥健康企業賽諾菲也首次參展科博會,並帶來20餘款創新産品。慢性病領域,糖尿病領域創新復方製劑賽益寧能兼顧降糖療效、維持體重和降低低血糖風險,前幾天剛剛在中國上市;免疫炎症和罕見病領域的達必妥,是目前唯一能夠覆蓋全人群的特應性皮炎系統治療藥物;Beyfortus疫苗則是全球首個且唯一可廣泛應用於嬰兒人群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預防用長效單克隆抗體。
賽諾菲是改革開放後首批進入中國的跨國藥企之一。1995年,賽諾菲北京生産基地正式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今已成為公司在亞太區最大的胰島素生産基地。“北京具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以及多樣化的制度創新優勢,吸引我們落地生根。”賽諾菲疫苗事業部交流傳媒經理史建浡説,公司計劃在2025年為中國市場引入至少25種創新藥物和疫苗,以滿足中國市場多元的健康需求。
自主智慧製造實力凸顯
在SRT軟體機器人展區,一套正在泡茶的智慧設備吸引着來往人群的目光。機器人模擬“煮茶師”,行雲流水地完成倒水、泡茶、倒茶等一系列動作,不一會兒,一套全自動製作完成的茶飲就端上了桌。“既能展示智慧製造技術,用來招待賓客也很有趣。”在不少參觀者看來,這套利用軟體先進技術弘揚傳統泡茶技藝的設備頗具新意。
“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電建”。來到中國電建展區,正中央的國內工程項目沙盤,成為一大吸睛亮點。從川西在高山峽谷間雅礱江上的錦屏二級水電站,到華東深遠海上的海上風電場工程;從西北戈壁灘上的青海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再到長江中下游平原上華東首個綠色“超級充電寶”——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分佈於全國大江南北的各類具有代表性的綜合能源項目,在這個展區來了個“大集合”。
“中國電建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據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總工程師李煒介紹,其設計承建了國內全部大型水電站和世界50%以上的水電工程。海上風電、抽水蓄能、數字化、常規水電、光伏發電、綠色砂石、綜合智慧能源……各個項目板塊猶如繁星點點,引領着全球清潔低碳能源、水資源與環境建設。
據李煒介紹,中國電建正推進“水風光儲一體化”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目前已承擔國內60%以上風電、光伏電站的規劃設計任務,新能源運營裝機超1000萬千瓦;並設計和建設完成全國90%以上抽水蓄能電站,以及70%以上海上風電項目。其中多數項目都已成為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骨幹力量。(楊天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