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商新業態拓展消費空間
電子商務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本屆服貿會上,2023中國電子商務大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網上零售連續10年保持全球最大規模,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5年增長10倍。電商服務的新業態新模式也在服貿會一同亮相,展現中國電商高速發展的秘訣。
電商將直播間搬到綜合展展廳內。(和冠欣 攝)
網上零售額全球領跑
商務部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規模和品質持續提升,融合創新態勢不斷深化,相關産業吸納就業近7000萬人,全國網上零售連續10年保持全球最大規模,在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江小涓表示,電商的發展不僅作用於自身,對我國整體産業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在她看來,線上和線下並非替代關係,電商平臺通常能探尋到新的潛在需求,並製造最符合這種潛在需求的商品,以極快的速度抵達消費者。
服貿會展區內,國內大型電商平臺展示了挖掘消費需求方面的新探索。京東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一端連着消費網際網路,覆蓋了遍佈全國城市和農村近6億用戶;另一端連着産業網際網路,連結了數千萬種商品、數十萬品牌廠商、製造企業和各大産業帶或産業集群。目前,已有數千個品牌借助京東C2M(“從消費者到生産者”)智造平臺,將産品需求調研時間節省近80%,新品上市周期縮短近70%。
2023年入選“中國服務實踐案例”的潮流電商平臺得物APP,匯聚了全球時尚消費品牌,通過供給需求雙向互通,促進消費潛力持續釋放。2022年,全球6950個品牌在平臺發售了64萬新品;2023年第一季度,平臺上新超26萬件商品,同比增長超80%。平臺還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數字化查驗鑒別體系,通過引入視覺識別、圖像識別、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先鑒別、後發貨”。
中國電商加速出海
“當前,數字技術正在全球日益興起,跨境電商的發展也正在帶動着貿易全流程和各環節的數字化。”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肖露介紹,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5年增長10倍,2022年首次突破2萬億元,達2.11萬億元,為我國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菜鳥展臺,一張全球智慧物流網路圖勾勒出中國賣家搭乘跨境電商出海的成果。“英國是今年服貿會的主賓國,考慮到英國消費者對時效、售後等網購體驗格外重視,我們近期對其國際快遞英國專線進行了升級。”工作人員説,升級後的英國專線不僅可實現平均7個自然日送達,“極速達,晚到付”服務也滿足了電商品牌對跨境時效確定性的需求。
北京自2018年獲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來,已連續出臺多項跨境電商發展支援政策,此次服貿會上,北京跨境電商綜試區(天竺)資源服務中心宣佈啟動。“依託跨境電商綜試區這一對外開放平臺,我國將推動外貿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帶動各地開放型經濟發展。”肖露説。
國際展商體驗直播帶貨
面對中國電商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企業也“入鄉隨俗”。本屆服貿會上,挪威國家館體驗了一把直播帶貨,來自挪威的營養保健品、傢具等知名品牌産品通過直播間與網友們面對面,直播觀看量高達10萬人次。“這是我們首次嘗試在服貿會上直播帶貨。”工作人員介紹,2023年挪威展區的主題是電子商務,參會者可以線上下單購買挪威的商品。
日本國家館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設立,帶來了眾多進口商品,觀眾掃碼線上上小程式下單,産品直接從保稅倉發貨。
據機構預測,目前跨境電商佔零售電商的比重到2026年將接近三分之一。同時,全球零售電商的增速將是全球零售市場增速的兩倍,遠遠領先於整個行業。(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