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成功舉辦

日期:2023-09-06 11:24    來源:北京市司法局

分享:
字號:        

  9月5日下午,由北京市司法局主辦,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市律師協會、北京市公證協會共同承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孫春英出席論壇並致辭。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秘書長費薩斯、新加坡律師公會會長曾臺輝、國際公證聯盟主席萊昂內爾·加利茲通過視頻方式發表了致辭。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尹航主持開幕式。北京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薛春江、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會長權順基、中國房地産業協會會長馮俊、哈薩克法律顧問協會會長朱瑪蓋迪·薩肯諾維奇·葉柳巴耶夫出席論壇。相關政府部門負責同志、境內外仲裁機構人員、公司法務、律師、公證員、鑒定人員、專家學者共300餘人參加論壇。

第三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係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2023)系列論壇之一,以“匯智共通 打造商事爭議解決新高地”為主題,從仲裁、律師、公證、調解和審判的不同角度,就涉外法律服務新發展階段的機遇與挑戰,交流研討相關熱點、重點問題,總結分享法律服務國際化向廣度拓展、向深度推進的經驗。

  論壇首先播放了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務專題宣傳片《凝心聚力謀發展 匯智共通向未來》。

  開場致辭

  北京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燕代表市司法局向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並介紹北京涉外法律服務發展情況:一是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取得新進展。修訂完善《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二是聚焦仲裁領域創新發展,推動各項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成效。構建以委員會為核心,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分離、有效制衡、權責對等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國際化發展進程;三是聚焦首都高品質發展,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新格局。制定出臺《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北京市律師行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北京公證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推動新時代北京司法鑒定工作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在調解領域大力推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四是聚焦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推動服務國家“走出去”戰略取得新提升。計劃用三年時間,選拔培養包括涉外律師、仲裁員、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和法治崗位公務員在內的百名涉外法治人才。

  成果發佈

  北京仲裁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姜麗麗發佈《建設北京國際仲裁中心 高品質發展國際仲裁》。一是北仲不斷強化國際案件處理能力,自成立以來,受理國際案件1,857件,所涉標的額人民幣611億元,當事人涉及的國家和地區累計達65個;二是持續為當事人提供創新爭議解決服務,率先將仲裁費用區分為仲裁員報酬和機構管理費,規定仲裁員報酬可以按照小時費率計算,明確仲裁庭可採用網上開庭的方式等;三是對接國際規則,接軌國際仲裁先進做法,積極推動仲裁員主導案件程式,在國際商事案件中引入程式令制度,發佈《國際投資仲裁規則》等,為國際投資仲裁提供“中國方案”。

  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韓映輝發佈了《北京律師行業助力高水準對外開放情況》。一是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交流,與當地律師組織簽訂《合作備忘錄》,加入“一帶一路”律師聯盟,提供全球化法律服務;二是積極開展行業調研,連續對外發佈《北京市涉外法律服務調研報告》《北京市律師事務所“走出去”調研報告》,為進一步制定北京律師行業涉外法律服務發展政策提供數據支援;三是積極拓展法律服務覆蓋面,目前北京37家律所設立境外辦公機構323個,遍佈92個國家和地區;四是強化涉外律師人才培養,壯大北京涉外法律服務隊伍。建立多面立體培訓體系,設立“揚帆計劃”系列培訓項目,組建涉外律師人才庫,現有入庫律師1326人;五是編撰《北京市律師協會涉外法律服務優秀案例彙編》系列叢書,解讀涉外法律服務項目的難點與亮點,為營造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提供有益的實踐經驗。

  北京市公證協會副會長王瑞林發佈了《北京公證行業創新涉外法律服務的主要舉措》。一是涉外公證法律服務發展日趨規範,堅持以涉外公證易發風險點為切入口,不斷加強風險防控體系建設;二是涉外公證法律服務力量不斷壯大。北京市24家公證機構均可辦理涉外公證業務,其中,9家公證機構實現公證、認證一站式服務,市公證協會還成立了涉外涉港澳臺專門工作委員會,積極開展與國際和港澳臺公證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三是涉外公證法律服務作用日益彰顯。充分發揮公證聯通、互信、預防糾紛的優勢,為數百家貿易、科技、能源、建築、金融等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開發、投融資等提供公證法律服務,業務範圍輻射“一帶一路”沿線90%以上的國家。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迎新發佈了《協同聯動 高效便捷 打造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北京樣板”》。2021年1月,北京法院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設立,努力打造集國際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於一體的一站式多元解紛“北京樣板”。兩年多來共調解國際商事糾紛310件,地域涉及美國、德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一帶一路”相關成員國,調解成功案件標的額超過七億元,調解平均周期為28.4天。為推進解紛中心高水準運作,主要舉措包括:以多元化為橋梁,努力發揮對涉外商事糾紛分流與化解的平臺作用;以集約化為抓手,構建國際商事糾紛全流程高效運轉體系;以智慧化為特色,構建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系統整合。

  現場簽約

  北京仲裁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姜麗麗與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會長權順基簽署了《涉外法律服務深化合作協議》。

  北京市律師協會副會長王清友與哈薩克法律顧問協會會長朱瑪蓋迪·薩肯諾維奇·葉柳巴耶夫簽署了《合作協議》。

  北京市方圓公證處副主任王瑞林與北京市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副主任李木子簽署《數據知識産權登記公證服務協議》。

  北京市通州區司法局局長石建華、北京市潞州公證處主任翁慶國、北京市通州區運河商務區管委會主任林正航簽署《公證服務“兩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

  專業與談

第三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法律論壇成功舉辦

  與談環節以“打造北京國際仲裁中心——首都仲裁行業的國際化發展之路”為主題,由北京仲裁委員會副秘書長陳福勇主持,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楊敏,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總法律顧問兼首席合規官、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李志永,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孫巍,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法庭專家委員會委員陶景洲,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副庭長梅宇等五位嘉賓分別圍繞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程式主導權移交改革和收費制度改革、緊急仲裁員制度、國際化案件管理體系以及司法審判機關對仲裁的支援與監督等內容進行研討。

  主旨演講

  北京市環中律師事務所主任、首席合夥人,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王雪華講述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新發展。

  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彭俊,以“中國‘走出去’的新發展對涉外律師的新要求和新機遇”為主題進行演講。

  北京市長安公證處副主任張浩以“公證助力‘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發表演講。

  本屆論壇線上上多個平臺進行中英文現場直播,近二十萬人線上觀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