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 智建未來

日期:2022-09-05 10:3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展臺上的工地巡檢機器人
  • 展臺上的工地巡檢機器人

  為建築“問診把脈”的施工管理機器人、堪比將工廠搬進工地的數字化模板生産體系、應用多項綠色技術的低碳小鎮……在本屆服貿會工程諮詢與建築服務專題展上,上百家建築企業共聚一堂,圍繞綠色低碳與智建未來,秀出創新成果,展示“中國建造”品牌背後的硬實力。

  智慧建造場景“搬”到展區

  機械臂自動作業,將數控機床切割好的模板送入封邊機,再碼放轉運至流水線……在北京建工展區,一套縮微版沙盤生動展示着數字化模板生産體系的運作流程,也展現着智慧建造在北京的最新成果。

北京建工展臺展示智慧建造成果。

北京建工展臺展示智慧建造成果。

  “如何讓智慧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正在推進中的北京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項目就是一個最新的實踐。”北京建工集團智慧建造中心副主任楊震卿介紹,作為目前國內清水混凝土用量最大的單體建築,“新工體”對模板的加工精度要求更高,傳統人工加工方式已不能滿足實際需求。有了這套數字化模板生産體系後,由數控車床進行無人化切割和自動化存儲。“相當於把一個微縮版工廠放到了工地現場,且全程無需一位工人。粗略統計,施工效率比人工提升至少10倍以上。”

  科技賦能,為城市建設帶來更多可能。在本屆服貿會上,為了給觀眾帶來更直觀的感受,多個智慧建造場景被“搬”到展區。

  在中建一局展區,名為X-MEN的施工管理機器人,是現場的“明星”,常引得觀眾讚嘆連連。只見,X-MEN穿梭在三段施工進度不一的墻體之間進行掃描,現場觀眾手持移動設備,就可實時查看機器人傳輸過來的立體影像,包裹在墻體內部的一條條鋼筋管線,宛如一幅縱橫交錯的經脈圖呈現在人們眼前。“建築交付運營後,如果需要對房屋結構進行改造,只需讓機器人走一圈就行。它能看到建築的‘前世、今生、未來’。”工作人員介紹,機器人通過提前採集模型數據進行空間定位,能將施工誤差控制在毫米級。

展臺上的工地巡檢機器人。

展臺上的工地巡檢機器人。

  還有可以穿梭在黑暗隧道中的地鐵隧道打孔機器人,能進行360度旋轉掃描的品質檢測機器人,百秒內就能完成綁扎任務的鋼筋綁扎機器人。數字化時代,機器人産業蓬勃發展,建築工地早已告別“灰頭土臉”的老印象。建築工地上的機器人此番“組團”亮相,生動展現了智慧建造的最新面貌。

  綠色建築處處體現巧思

  應用多項綠色技術的低碳小鎮、可以發電的光儲直柔建築、處處體現節能環保理念的冬奧遺産……“綠色”是工程建築專題展上的一抹亮色。

  大傾斜角的屋蓋,異域風情的弧形穹頂,一片片隨着光線變幻規律波動的遮光板。這是本屆服貿會上展出的元宇宙低碳小鎮。小鎮奇特的造型吸引了眾多觀眾,觀眾可以虛擬游客的身份,“漫步”城中,親身參與建設一座冬暖夏涼、自然健康的生態家園。

  低碳,是小鎮的最大特點。“大傾斜角的屋蓋可以最大程度地為建築獲取光伏能量,外立面也全部覆蓋了光儲直柔板。”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初步測算,這座小鎮投用後年均節約用電9萬度,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5.7噸,相當於每年節約標煤29噸,或植樹14.4萬平方米。

  在展區,還可看到一座光儲直柔建築,讓建築成為一座“綠色發電廠”——“光”是在建築區域內建設分佈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儲”是在供電系統中配置儲能裝置,用電低谷時將富餘電量儲存、用電高峰時釋放電量;“直”是傳輸效率高的直流供電系統;“柔”是建築根據清潔能源的發電情況,柔性調節建築用電需求。

  此外,延慶冬奧村住宿區應用了超低能耗建築外墻、被動式外窗,節能率達到85%以上;水立方變身“冰立方”承辦冬奧賽事……冬奧建築在服貿會上依然人氣火爆。

  VR系統提速古建修繕

  戴上VR眼鏡、裝配好手柄,觀眾便可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屋頂、鬥拱等古建部件的拆裝及修復全過程,新鮮有趣。這是首開展區展出的VR古建教育系統。“我們把古建通過數字化建模搬到了虛擬世界中,不僅可以應用在古建修復施工中,還可利用它進行專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人員介紹,一般在古建修復前,師傅們需要先在原位搭建一個模型進行修復或重造作業的演習,會耗費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使用VR系統則可解決這一難題。

工程建築專題展現場“中軸線申遺小課堂”,古建專家現場揭秘中軸線上古建修繕的匠作技藝。

工程建築專題展現場“中軸線申遺小課堂”,古建專家現場揭秘中軸線上古建修繕的匠作技藝。

  “建模過程十分精細,可以和實際中的古建圖紙做到一模一樣。”工作人員説,傳統建築的構件十分複雜,需要提前制定好準確的安裝順序,否則就會出現無法將全部構件安裝完成的情況,利用這一系統可以提前演練施工流程和方案,降低實際施工中的失誤。(鹿楊 陳雪檸)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