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機器人産業迎前所未有發展機遇
9月11日,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領航峰會舉行,來自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嘉賓大咖聚焦新變局,縱論機器人産業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中國機器人産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已成為共識。
機器人走出工廠加速“破圈”
“回望過去五年的發展歷程,全球機器人産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機器人産業也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主旨報告中表示。
中國市場蓬勃發展,機器人産業規模蛋糕迅速做大。2020年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的44%,已連續八年穩居全球第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産量從7.2萬套快速增長到21.2萬套,年均增長31%。
“機器人現在已經從製造業往非製造業和生活領域轉移。”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曲道奎表示,從機器人市場分佈和未來趨勢看,機器人正走出工業領域,向生活領域延伸和滲透,醫療、健康、教育、安全等服務領域逐漸發展和壯大。他認為,未來這些市場很有可能要快速超過工業機器人的市場。
核心技術空心化痛點待解
中國機器人産業究竟處於何種水準?據嘉賓介紹,近年來,中國機器人産業的基礎能力在提升,如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驅動等關鍵産業化能力持續提升,部分創新成果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隨着産品品質日益優化,整機性能大幅度提升。例如協作機器人在負載重量、精度、易用性等方面,部分技術指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中國機器人産業總體尚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然有待進一步突破,高端供給仍然不足,行業應用水準有待進一步提高。”辛國斌表示。
“目前核心技術空心化的問題沒有解決。”曲道奎舉例介紹,作業系統、軟體平臺和控制平臺等高精度的控制系統,包括核心部件現在都有非常大的進步,但和國外相比仍是一個短板。從産品層面看,中國機器人已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但仍缺乏有競爭力的産品。
其中一個突出體現是,中國在機器人主導市場的邊緣化。也就是説,像汽車、電子等高端製造市場,幾乎全是國外産品,很少見到中國機器人産品的影子。
“機器人的發展態勢應該是網路化、自主化、協同化、靈巧化。”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王耀南表示,未來機器人要像人一樣能夠看懂説明書,進行自動裝配,機器人通過視覺感知得到,也要分析判斷,就是從感知智慧到認知智慧到行為智慧。
技術突破機遇期即將來臨
在嘉賓們看來,中國具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這是發展機器人産業最大的信心。不僅如此,金融和資本市場如科創板、北交所的助力,這些也在支撐機器人的技術創新和新科技成果孵化和轉化。“雙迴圈”發展格局和“雙碳”目標的提出,都在為機器人産業加速。
“所以無論是從技術到市場産品的變革,還是金融市場和外部環境,現在的發展機遇是前所未有的。”曲道奎認為,未來很多機器人産品技術要並跑,甚至領跑。
新一輪的産業支援政策也在醞釀之中。辛國斌透露,為加快推動機器人産業高品質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牽頭制定“十四五”機器人産業發展規劃,希望能夠和各方一道將中國建設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的策源地、高端製造的集聚地和整合應用的新高地,為全球機器人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中國貢獻。提升産業創新能力、夯實産業發展基礎、增加高端産品供給、拓展應用深度廣度這四個方面,將成為政策發力的重點。(孫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