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掙“熱錢”“快錢”,圍繞科技創新重點方向投資佈局 耐心資本護航北京創新“長跑”
企業生存、市場競爭通常要與時間賽跑,但原始創新往往需要厚積薄發,久久為功。
當下,北京已形成耐心資本供給網路,一批有耐心、重創新的資本沉下心來,做硬科技和科學家的“長跑”夥伴。不掙“熱錢”“快錢”,圍繞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高精尖産業孵化、科技服務平臺構建及創新載體建設等方向重點投資佈局,耐心資本為北京創新創業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補給。
護航自主創新穿越“死亡谷”
不久前,國産自主晶片企業龍芯中科發佈了採用自主指令系統架構的龍芯3A5000晶片。該晶片性能實現大幅跨越,標誌着我國自主CPU設計取得了新的里程碑成果,從跟蹤性發展邁向自主性發展的新征程。
20年前,我國首款自主研發的“龍芯”CPU處理器在中科院計算所誕生。2010年,龍芯中科成立,龍芯從課題組轉型為企業,正式邁出産業化步伐。
“龍芯”屬於高性能、通用型晶片,業內公認是極難研發的晶片類型,産業化過程投入巨大,“最苦的時候,賬上的錢,眼看都不夠發工資了。”
直到現在,龍芯中科董事長、中科院計算研究所研究員胡偉武仍唸唸不忘11年前,北京市為了給龍芯拉來第一筆投資如何費盡周章——中關村管委會開了26次協調會,最終,國企注資並帶動民企跟投,龍芯獲得了來自北京的2億元股權投資。
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在龍芯埋頭攻堅産業化難題的過程中,首批註資到龍芯的那1億元,在2016年已經升值為4億元。但相關部門將其中一半股權按原價5000萬元賣給創始團隊,激勵龍芯團隊進一步投入創新,投資方也放棄了巨大的利益空間。如今,龍芯晶片的年出貨量已突破百萬片,並進入科創板上市輔導,向資本市場發起衝刺。
“如果缺乏耐心,在企業最需要的時候你不在,企業怎麼能跨過死亡谷呢?”一位基金管理公司負責人用數字直觀闡述了“耐心”資本的必要性:首批上科創板的25家企業中,從註冊公司到上板,平均11.8年,最長的19年。
政府引導基金助獨角獸躍升
十年時間,耐心資本能造就怎樣的故事?撬動超300億投資,培育800余家科技企業——這是“海淀政府引導基金係”給出的答案。
中關村科學城公司披露的數據顯示,“海淀政府引導基金係”10餘年來共直接投資早期科技企業106家,投資金額近9億元;共參與設立基金47支,通過基金累計支援科技企業超700家,培育了50家上市企業和65家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
更多的“龍芯”正在孕育。半年前,總規模27.85億元的5支科學家基金在中關村科學城成立。這些基金將超前佈局一批前沿核心技術,提前介入成果轉化中試階段,加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步伐。經過半年多運作,五支科學家基金如今已經各自開花結果。
政策創新激勵更多耐心資本
在醫療機器人、積體電路等硬科技領域,技術成果從研發到落地投産、産生營收、實現盈利,中間風險大、周期長,不少習慣賺“快錢”的社會資本和投資機構難以接受。
當市場之手失靈,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和激勵就至關重要。
天智航研製的天璣骨科機器人,如今已經協助醫生成功完成了上萬例臨床手術。而在11年前,剛剛成立的天智航僅有20名員工,辦公空間不到100平方米。資金投入捉襟見肘的緊要關口,天智航獲得北京市佈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重點産業項目的政府統籌資金2000萬元支援。此後,中關村發展集糰子公司代持政府引導基金參設的子基金,又向天智航增資2500萬元。
中關村發展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中發展充分發揮代持政府引導基金、國有資本主導基金、參設基金的投資引導作用,累計支援雙創企業約2200家,總投資額500多億元,基金業務整體引導放大11倍。
中關村科學城科學家基金、中關村創新母基金、北京科創基金……北京已經形成在企業不同成長階段提供多輪次資本供給的“耐心資本”網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更多獨角獸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上市公司。
為吸引更多耐心資本扶持科技創新,北京正探索創投期限與稅收反向掛鉤、私募股權基金份額可轉讓等一系列政策突破。
2021年上半年,多部門聯合印發文件,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開展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據悉,該政策設計了投資期限越長繳納企業所得稅越少的反向掛鉤制度,將進一步增強創投企業長期投資初創型科技企業的“耐心”,促進被投資的科技企業做大做強。(孫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