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聯審批、容缺辦理 前期審批獲得新突破 本市探索“拿地即開工”新模式

日期:2021-07-15 08:5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原標題:並聯審批、容缺辦理,前期審批獲得新突破 本市探索“拿地即開工”新模式

  “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完成了前期審批!”7月14日上午,在小米智慧工廠二期開工儀式上,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由衷點讚北京營商環境的“加速度”。這座佔地5.83公頃、年産量超千萬台手機的世界級智慧工廠前期手續大幅縮減、審批效率大幅提升,從常規的240天壓減到了84天。

  這背後,是市、區、企協同探索形成的“拿地即開工”新模式,實現了並聯審批、容缺辦理等新突破。市發展改革委透露,小米智慧工廠二期所形成的營商改革經驗未來將在更多項目上複製,推動更多産業項目加速落地北京。

  84天“跑完”前期流程

  未來科學城西區國際資訊産業園二期,5.83公頃的土地被綠網覆蓋,這裡有小米佈局建設的規模最大的智慧工廠。

  年初敲定工廠位置時,這片土地上還有近6萬平方米的建築、10萬餘棵樹木、3座高壓線塔,屬於一片“生地”。

  “生地”若想變“熟地”,前後要經過徵地批復、考古圍擋、市政審批、現場驗收、土地入庫等12個環節,按照常規流程測算,從啟動徵地到實現供地至少需要240天。

  2021年4月,小米智慧工廠二期項目上了市政府專題會進行調度,由市發展改革委成立協調專班,會同昌平區和市經濟信息化局等12個市級部門共同推進。最終,12個環節的全流程只用了84天,最困難的徵地、拆遷、安置與審批全程只用49天。

  “49天中,法定不可縮減的公示公告時間就有47天,所有相關部門都動了起來!”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直言,北京想通過這一項目探索出一條産業落地過程中審批效率更快、服務水準更高的新路子,進一步優化北京營商環境。

  審批效率挑戰極限

  從5月底發佈土地出讓公示,到6月底完成供地,再到如今的開工,小米智慧工廠二期真正實現了“拿地即開工”。但項目體量大、功能多、科技含量高,兩個月內要完成規劃設計並實現開工建設,必須綜合採取審批部門提前介入、並聯開展工作等改革創新措施,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難以實現拿地即開工的高效率。

  時間不等人、科技創新不等人。市、區、企三方聯動,明確了徵地、拆遷、現場驗收等13項任務,形成了精準可行的“路線圖”。各部門主動服務、向前一步,為項目落地創造了良好條件:

  “多規合一”協同平臺1天內完成了8個市級部門的意見收集,3天內取得審核意見函,總用時7天,比常規流程節省17天;

  考古勘探當天接收申請、當天到場踏勘,13天完成勘探,完工當日即出具文物保護工作函,比常規流程節省20天;

  市電力公司、市燃氣集團等一週內完成市政專項規劃評審,比常規流程節省約半年時間;

  ……

  “雖然多個環節的審批效率挑戰極限,但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依法合規的原則,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時,所有審批手續齊整,不給企業留下後患。”相關負責人説。

  創新經驗將進一步推廣

  小米項目落地的過程,也是相關部門創新探索並聯審批、容缺辦理的過程。

  “把串聯改為並聯,打破過去逐個環節推進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四個並聯’機制。”相關負責人解釋,徵地補償安置公告與徵地材料審查並聯,徵地批後公告與轉非安置工作並聯,等待徵地批復與地價預評估並聯,等待徵地結案與地塊預驗收並聯,大幅縮短了審批時間。同時,在材料基本滿足技術性審查要求的情況下,形成了考古勘探結案容缺後補、交通影響評價容缺後補的容缺辦理新機制。

  營商改革的創新經驗,為北京高精尖産業項目落地鋪平了道路。小米智慧工廠二期計劃於2023年底投産,將佈局小米第二代手機智慧産線,建成一座符合“燈塔工廠”標準、國際一流的智慧工廠,達産後年産能不低於1000萬台智慧手機,預計年産值約600億元。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介紹,小米昌平智慧工廠將與已建成的亦莊一期工廠,形成“研發+量産”的産業協同效應。亦莊工廠具有強研發屬性,不僅是年産百萬台超高端手機的智慧工廠,更是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預研的“大型實驗室”,以及先進製造設備和自動化産線的“實驗基地”;昌平工廠則立足於量産應用,小米亦莊工廠自研的新工藝、新材料、先進設備、自動化産線和數字化系統,在經過反覆驗證後,會在昌平工廠大規模部署。

  超高效率的審批、更精準化的企業服務將出現在更多項目上。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説,小米新項目所探索出的營商改革經驗,將在全市更多重大項目中推廣應用。(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