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5月産值619億創新高 今年新註冊項目超300家 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全面啟動擴區
如今,海量優質優價、引領産業發展的創新藥品正從大興走向全國乃至世界,京南高端製造産業聚集區一批具有原創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正在與全球巨頭比肩競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發展欣欣向榮,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再創新高。6月22日從基地管委會獲悉,截至2021年5月,66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産值619.5億元,稅收34.6億元,固定資産投資19.9億元,為本市經濟發展貢獻了醫藥産業力量。
國內外頭部企業爭相落地
隨着各項重點經濟指標全部大幅增長、實現“開門紅”,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展現出強大生産能力。基地目前佔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按此計算,2021年其每平方公里産值將衝向50億元大關。
作為北京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大興生物醫藥基地集聚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國家級藥政檢測與藥物研發機構,吸引了世界五百強費森尤斯卡比以及科興中維、民海生物、熱景生物等一批擁有全球領先技術的國內外頭部醫藥企業,形成了以研發檢驗為主導板塊,生物制藥、現代中藥、創新化藥、醫療器械為主體板塊,大健康、動物藥為拓展板塊的“1+4+2”産業格局,成為國家發展高端醫藥健康産業、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區。
産業集聚效應凸顯,越來越多的生物醫藥頭部企業落地於此。目前,科興中維在基地總投資額已超30億元。北京沃森創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也將投資20億元,在基地建設沃森生物産業園項目,滿足9價HPV宮頸癌疫苗及其他創新疫苗的生産需求,項目計劃2023年投産,年産值將不低於50億元。
基地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建成千億級産業集群園區,實現面向全球的“中國藥谷·健康新城”戰略目標。截至5月,基地2021年新註冊項目304家,投資千萬元以上企業有68家。“更多生物醫藥企業將落戶基地,僅5月基地就儲備了19個項目,目前累計儲備項目達225家。”大興生物醫藥産業基地管委會主任田德祥説。
將形成30平方公里産業空間
提及基地的戰略發展目標,田德祥表示:“我們將做優做強生物醫藥産業,大力引進高精尖項目,助推産業聚集步伐不斷加快。”
隨着生物醫藥産業成為大興區主導産業,“兩區”建設成為中央支援北京開放發展的重大政策,生物醫藥基地迎來重要的歷史發展期。“醫藥産業是我們最大的資源,推動醫藥産業高品質發展也是我們最大的責任。”田德祥表示,基地將紮實推進“兩區”建設,向“高端、創新、引領、跨越”的藍圖堅實邁進。
為了引進更多生物醫藥企業入駐園區,基地現已全面啟動擴區。“在現有基礎上,我們將南擴3.6平方公里,用於工業研發與生産;北擴5.5平方公里,用於園區生活服務配套和首醫大項目等。”田德祥説。按照組團式發展思路,基地還將黃村鎮東南工業區和京南物流基地納入範圍,最終將形成近30平方公里的産業發展空間,加強支援創新創業孵化、開放實驗室、中試生産線等服務平臺建設,建成一批專業服務水準高的産業孵化平臺。
推廣全流程“管家式”服務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市藥監局均表示,北京生物醫藥産業已領跑全國,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本市南部高端製造産業聚集區的成型。市藥監局還指出,大興區積極在土地規劃等領域引導企業集中佈局,提升了高端生物醫藥製造業的聚集優勢。
如何吸引高精尖項目相繼落地?優質的營商環境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行政審批部門主動靠前服務,試點“清單式”執法為企業減負,通關效率進一步提高……大興生物醫藥基地推出的種種舉措,讓企業在收穫“服務管家”之餘少了後顧之憂。
落地後的生物醫藥企業能快速發展壯大,更得益於管委會在工商註冊、土地掛牌、手續辦理、開工建設、竣工驗收的全流程“管家式”服務模式,並協調相關部門並聯審批、壓縮時限。管委會還專門成立生物醫藥企業專班,專班人員每日下沉駐場進行調度,協調解決問題。
“以科興中維新冠疫苗産業化項目落地為例,基地專班為其解決物理專線、工程手續、用工短缺等問題,圓滿完成了生産車間建設、認證、生産許可等工作。”田德祥介紹,“管委會僅用25天就協助科興辦完前期施工手續,100天完成産能1億劑至3億劑的新冠疫苗生産車間及其附屬設施建設,146天完成五部委聯合驗收。”
目前,基地已初步形成“藥物研發—動物實驗—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的全産業鏈條,入駐企業達5000余家。(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