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AI獨角獸聚集 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 北京夯實人工智慧産業高地

日期:2020-08-17 09:0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原標題:10家AI獨角獸聚集 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 北京夯實人工智慧産業高地

  2020年以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大資訊産業成為中關村科學城高精尖産業逆市上揚的中堅力量,資訊産業在區域經濟總量中佔比近四成,佔全市資訊産業總收入近六成。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在人工智慧科技産業城市競爭力評價指數排名中,北京市位居首位,競爭力指數遠高於全國其他城市。

  獨角獸富礦

  暗夜中,戴着鴨舌帽、口罩遮擋面部的犯罪分子只留下一抹黑影。然而,僅僅用了2小時,通過對犯罪現場周邊監控視頻進行人物步態識別,隱藏在黑暗中的嫌犯就被AI技術揪了出來。

  “如果用傳統的視頻排查方式,很有可能錯過破案的黃金時間點。”人工智慧步態識別企業銀河水滴創始人兼CEO黃永禎解釋,即便一個人在幾十米外戴着面具、背對普通監控攝像頭隨意走動,團隊研發的步態識別演算法也可以迅速通過走路姿勢、體型、身高等特徵點,對其身份進行判斷。

  2020年以來,在上海、湖北、江蘇等多個城市,都開始布設這一步態識別互聯繫統。

  2016年,在中科院科技人員離崗創業政策激勵下,黃永禎從中科院自動化所走出,創立了銀河水滴。如今,公司已研發出世界首款智慧步態人臉雙目抓拍機和首款步態邊緣電腦芯模組,並將全世界精度最高的步態識別技術推向商業應用。

  在中關村科學城,像銀河水滴這樣的企業高度集聚。全球規模最大、場景最豐富的自動駕駛演算法挑戰賽中,AI晶片公司地平線斬獲五項挑戰賽中的四項第一;推想科技的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産品已在中國、美國、日本等全球各地部署應用;創立僅四年的寒武紀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AI晶片第一股”……

  據最新公佈的《2019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19年全國人工智慧領域獨角獸企業共有18家,10家在北京,多數位於海淀。

  勇探“無人區”

  在中關村科學城,有一家特殊的研發機構。它不支援具體的項目,而是直接支援科學家、青年人才;它名叫研究院,聚集而來的學者們卻可能來自各個高校院所,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也全部屬於其所在單位;它的資金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只要不用於捐贈、投資、贊助、罰款及支付在職人員學歷教育經費等支出,經費如何使用,領銜的科學家説了算。

  “土地上剛剛長出一個小苗,就急着問果實長什麼樣子、有沒有經濟價值?如果不允許試錯,就不可能長出顛覆性技術和原始創新。”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鐵軍説。

  支援科學家勇闖人工智慧科技前沿“無人區”,挑戰最基礎的問題和最關鍵的難題——2年前,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區政府推動成立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為繼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之後又一落地中關村科學城的新型研發機構。

  新型研究機構為人工智慧原始創新“育種”的同時,中關村科學城一項項人工智慧關鍵核心技術正不斷取得突破:

  清華大學吳華強教授團隊研發全球首款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可大幅提升計算設備的算力,且比傳統晶片的功耗降低100倍;既可支援脈衝神經網路又可支援人工神經網路,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領銜團隊研製出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片“天機芯”;地平線公司量産全國首款車規級人工智慧晶片“征程二代”……

  創新“試驗場”

  過去,落地慢、審批難是不少前沿技術迅速走向市場的瓶頸。而在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慧領域的前沿創新技術得以提速進入“試驗場”落地應用。

  醫生在一旁發出指令,機器人“手臂”在手術床旁靈活、精準地進行手術操作。在海淀醫院,醫生黃承和得力助手“天璣”機器人一起,為75歲的林大媽成功完成了腰椎骨折手術治療。

  以往,高端醫療設備動輒上千萬元,過高的一次性投入不僅讓醫院難以承受,也成為前沿設備早日應用落地的障礙。通過創新運用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千金買設備變成按服務付費,2020年5月,天智航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在海淀醫院正式上崗。儘管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天智航上半年收穫的訂單情況仍優於2019年同期。

  為強化人工智慧産業的競爭優勢,中關村科學城2019年推出人工智慧創新引領發展的十五條措施,從源頭創新、關鍵技術創新到平臺建設、示範應用、集聚區打造、人才支援等方面形成産業全方位支援。如今,這片創新高地上,AI前沿技術在“試驗場”大顯身手,並加速走向全國、全球,助推産業變革和經濟復蘇。(孫奇茹)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