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應用創新藍皮書 140個具體場景辦事材料精簡四成

日期:2020-07-17 07:4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原標題:北京發佈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應用創新藍皮書 140個具體場景辦事材料精簡四成

  高頻電子證照“上鏈”,一些政務事項無需攜帶紙質證件即可辦理。區塊鏈的運用實現了跨部門的數據共用和業務協同辦理,讓市民辦事減了材料,省了跑動。7月16日發佈的《北京市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應用創新藍皮書(第一版)》中透露,2019年11月以來本市大力推進的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應用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已落地140個具體場景應用,平均減材料40%。

  高頻證照“上鏈” 精簡材料10萬份

  如今,辦理企業間存量非住宅買賣業務,不再需要“跑大廳”現場核驗。企業雙方僅需登錄不動産登記網上辦事服務平臺,將交易、稅務、登記資訊進行一次性填報,稅務和登記部門就可同時網上預審。通過後企業再及時登錄平臺進行網上繳稅和繳費,即可實現業務“全程網辦”。此外,抵押登記、抵押登出登記、夫妻更名等業務也均可“一網通辦”。不動産登記7個場景已實現減跑動10萬人次。

  上半年,本市還上線了中小微企業確權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和企業電子身份認證資訊系統,企業可通過平臺實現確權申請,隨後發起貸款申請。據統計,這樣的方式使得企業填報數據減少80%,在銀行開戶時間節約40%,助力許多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海淀、西城、朝陽、順義、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還落地了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小額貸款企業設立變更、護士執業註冊、醫療救助、醫療保險報銷、政策兌現“一站式”服務以及“辦好一件事”主題事項等區級試點場景,並延伸拓展到街道、鄉鎮基層一線。

  這些全都得益於政務服務領域正在進行的區塊鏈應用建設。藍皮書顯示,目前,在政務服務領域已落地140個具體場景應用,平均減材料40%,不少場景跑動次數從五、六次減少到“最多跑一次”。通過高頻電子證照“上鏈”,涉企類253個事項、個人類65個事項無需攜帶紙質證件即可辦理,全年可精簡辦事材料10萬份。

  “鏈”上共用數據幫市民省時間

  區塊鏈應用是如何提升政務服務網上辦事效率的?

  藍皮書介紹,區塊鏈應用分為“數據共用交換”“業務協同辦理”“電子存證存照”三類。“區塊鏈正是打通了傳統共用模式較難打通的數據共用,實現單一事項的多個系統之間數據交換,如果是多個事項,則按主題進行‘串聯’和‘並聯’,提高主題事項的全流程辦理效率。”藍皮書專家組相關負責人解釋,在數據共用交換的基礎上,“電子存證存照”則是將電子證照上“鏈”存證,以“證”和“照”作為數據共用交換的表現形式,提升證照的可信性和驗證效率。

  該負責人舉例,基於區塊鏈的不動産登記系統涉及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住房城鄉建設委、稅務局、公安局等11個單位。“相關部門會將當事人不動産登記業務辦理相關資訊上鏈存證,保證電子證照可信,公安、民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共用數據的過程也會上鏈,實現共用過程的可追溯。”該負責人介紹,“過去需要辦事人提交的紙質材料,相關部門會在鏈上直接拉取,並形成電子證據留存,可追溯,不需要辦事人再提交了。”

  同時,電子證照使用部門會對證照進行驗證和查證。相關部門在市民使用不動産登記電子證照進行業務辦理時,將申請人出示的電子證照與區塊鏈上存證的證照資訊進行對比核驗,驗證證照真偽。各部門作為區塊鏈使用方,也可以通過輸入查詢條件直接從區塊鏈上拉取電子證照數據,支援業務辦理。

  推動線上政務服務全程電子化

  藍皮書提到,從北京第一階段的場景試點、應用創新來看,區塊鏈技術能夠為解決“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技術問題、流程問題等提供更新的視角與技術手段,但也亟須面向未來基於區塊鏈3.0的“可編程政務”場景,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匹配包括政務服務在內的更多行業場景需求。

  對此,市政務服務局介紹,本市將瞄準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圍繞“全程網辦、全網通辦”的大場景,推動線上政務服務全程電子化,最大限度地減材料、減跑動、減時限、減環節,推進區塊鏈技術服務於建設智慧政務應用基礎設施的任務,推動建設政務區塊鏈基礎共性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落地一批有代表性的應用,建設一批具有實際效果的業務場景,提升企業群眾滿意度,為持續拓展區塊鏈應用、發展區塊鏈技術生態打好基礎。(任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