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来到投资北京会客厅,我是主持人馨桓。投资北京会客厅的是由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打造,为北京市投资促进部门与产业主管部门,各区分管产业发展部门各区招商引资机构、知名企业等机构组织之间搭建的一个合作和交流的平台。本期的节目当中的我们也是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刘力主任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我们一起共话北京的经开区重点产业,以及在吸引投资方面的一些重要措施。欢迎刘主任,刘主任跟咱们直播间的朋友们先来打个招呼。
刘力:好,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北京经开区的管委会副主任刘力,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讨论经开区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情况。
主持人:好,再次欢迎刘主任,刘主任我们都知道,其实经开区是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之一,而且经开区也有自己的一些独特优势,您能从这个角度先分享一下吗?
刘力:好,我们很高兴今天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开发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发区是1992年建区,今年已经是32年。在这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的功能定位,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明确给我们的“四区一阵地”的功能定位,就是叫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宜业宜居的绿色城区。在这个功能定位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比如说第一个我们是北京产业生态最丰富的一个区。目前的亦庄应该有十万家左右的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在四个产业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装备,这些产业彼此之间也有产业链和供应链之间的协同和融合。所以应该说,我们产业生态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第二个特点就是随着2017年,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候的讲话,明确北京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亦庄作为“三城一区”的主平台之一我们也在逐步的完善我们的创新生态。在创新生态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关注创新源头的这个组织,然后创新要素的供给,然后创新政策的匹配以及这个创新机制,改革的一些政策的配套,在创新生态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做了国家战略的一些战略支撑力量。比如说在我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我们是成为了全国产业能力最强、技术等级最高、配套最全面的这样的一个区域。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推出了,全国第一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目前这个政策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比如说我们在信创领域我们也是率先完成了国家信创1.0的任务要求,完成了党政软件的国产替代。同时,我们也在把信创向多领域更广的渠道范围去推广。同时,我们也是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在这种数据制度的采集、应用,以及政策制定上、标准上我们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总的来说我们做好国家战略力量的支持。在科技创新上也打造自身的优势,主要是创新生产上。第三个,我们是产业功能区所以我们在营商环境上也是做了一定的工作。比如说我们提出企业家的成功经开区的繁荣,所以我们是在服务企业、服务企业家应该说是我们的一个主基调。那在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也是发挥好政府的职能作用,搭好平台帮助企业从这个注册、落地、建设、投产,全过程的这种服务总的来说,我们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同时,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工作安排,目前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主持人:确实,因为我们北京也在着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而且的话预计是到二五年就有初步雏形了,亦庄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做了非常非常多的工作。我漫步亦庄街头的时候就发现了很多这个无人驾驶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那其实也想问问您,我们亦庄目前在这个产业布局方面会有哪些重点发展的产业,我们的这个产业基础又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去给我们介绍一下?
刘力:其实产业基础,应该说也是我们现在的一个基础的优势,因为我们这三十多年来主要是在服务产业发展产业,希望建成北京一个高精尖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区,这是我们主要的任务和目标。目前,这个主导产业方面,就是我刚刚介绍的这个四个主导产业,我们大数是十万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产业的聚集度在越来越强。比如说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在去年的年底的时候,我们大数在这个细分领域里是4200家,那么到了今年上半我们已经有4900多家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的产业。所以说产业聚集度在增加,那这些聚集度增加的过程中,其实政府更多的是发挥政策的导向和引领的作用。比如说我们现在对战新产业和未来的产业进行了细分和重点的关注,比如说我们在对机器人、商业航天,以及对人工智能对生物医药的细胞与基因治疗,这样的细分领域,我们也在下更大的功夫,希望从规划引领上对全社会释放一个信号和目标,告诉大家北京想发展什么,亦庄想干什么,那在目标明确和社会取得共识的前提下,我们会告诉大家怎么样到亦庄来,然后亦庄可以给予什么样的支持,比如说在创新要素的提供北京有最好的教育科研的基础。我们也会把全市的科研优势和我们的产业基础结合起来,比如说现在未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大家都非常关心场景应用,我们也会跟相关的业务部门一起去探索更多的场景应用。比如说像刚才提到的在自动驾驶领域,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的最高级别的应用和示范。当时是把六十平方公里全部的城市交通场景拿出来,请人工智能企业和汽车企业去融合把技术进行突破。实现了六十平方公里的自动驾驶的全覆盖,其实给国家最大的贡献是我们打造了一个中国方案的技术体系。比如说当时特斯拉引领的体系叫单车智能,在北京亦庄打造的自动驾驶示范区的技术体系叫车路云一体化,也就是说我们在路侧在红绿灯上,有不同的传感器。这样的车可以用毫秒级的接收到这些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在车上进行计算实现了车和路周围的这种共同数据的集成,更好地解决了城市的安全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实际上还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比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上,中国有很多很多的城市都用北京亦庄的这个方案,去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建设解决这个交通拥堵问题,这个大城市病的问题。所以其实在场景建设上我们也是做了不少的功课,那这些场景的建设也为刚才提到的,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产品开发都提供了很好的这种市场的逻辑。让我们的企业家、科学家以及我们的技术人员能够形成一个比较良性的互动,这就是我们说的其实创新生态,是解决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的这个场景,其实我脑海当中已经有画面了。未来我们的亦庄的感觉是一个科技的这样的一个区域,科技满满的这样的一个城市。现在走在亦庄的街头,除了注意到有这种智能驾驶无人汽车之外,发现很多企业的这个厂房、生产车间,其实都坐落在亦庄。在2023年9月份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的时候,首次也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样的一个词汇,那我们注意到很多的车间的过去是传统的生产模式,现在有了新质生产力,他们是依托这种数字化的包括我们的生产人才。其实也有一些创新的思路,把这个融入过程当中。您能不能也去跟我们分享一下我们亦庄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一些思路。
刘力:好的,我觉得您刚才提的这个话题还是很符合我们现在思考和工作过程中面临的这些问题。新质生产力提出以后,国家有了这个重大的战略部署北京市包括相关委办局,也提了很好的工作思路。比如说我们北京出台了未来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六个未来产业二十个细分赛道这些都是为亦庄指明了方向,新质生产力现在成为了亦庄的一个崭新的名片。国际国内都很关注中国怎么去用新质生产力来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我们北京的亦庄,我们也觉得这个主题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而且是战略引领在新质生产力上,我们目前的体会第一个就是,新质生产力就是用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比如说有了新的生产力就要有新型的生产关系与之相匹配、相适应。所以我们认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要先解决好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样的生产力,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能适应这种生产力,去解决认识问题。比如现在说的以创新为驱动力,用人才去推动这个产业发展,具有这样特色的,那肯定叫新质生产力。刚才说的,不论是信息产业,还是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这种新能源推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现在比较热的像机器人,像精准医疗这些也都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在这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产业促进理念上就是生产关系的匹配上也有新的这个变化。原来亦庄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叫产-城-人,就是我们整个城市推动经济发展的逻辑是,先解决想发展什么产业,然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去匹配这样的产业,然后再解决这个城市里住什么样的人让这个人能够更舒适地生活。在新质生产力推动的过程中,我们把顺序调了现在叫人-城-产,先要解决什么样的人以后住在亦庄,然后为这些人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然后解决了城市建设功能匹配来满足这些能够提供创新思维、创新思想的这些人的需求。建一个这样的城市,那这样的人和城协同发展之后,自然就产生出这样的一个产业的动力。所以我们在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还有产业组织的思路上都有比较大的变化这实际上是政府体制改革里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实际上发生了这样关键性节点的变化,比如说我们在产业发展上现在成立了4+2、6个主要的产业局,那产业局的功能,实际上是深入研究产业的发展规律,然后服务好相应产业的企业,然后促进某一个产业能够更快速地发展,实现国家的要求或者北京市的要求。比如说我们在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时候原来更多的方式方法是说打开产业链,看看有什么样的模式,然后在这些模式里我们去找到适合北京落地的项目,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说在这个产业体系里,现在最牛的人在哪儿,全球都在关注什么样的话题,哪个大学研究的方向是跟我们中国的理念相匹配的,那我们现在研究好这个团队和队伍以后,然后再研究这个产业链现在的发展趋势。而且我们已经按照短期和中长期相结合的这种方式,在研究眼前产业的基础上,要迭代一到两代的就是未来新技术的培育和服务,去解决未来产业的发展问题,这个是我们对新质生产力,什么叫生产力的一些理解。同时,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新质生产力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原来信息产业就是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就是研究怎么样做药,做什么样的医疗器械,现在我们会发现精准医疗,数字化诊疗这些都是信息产业赋能,生物医药产业以及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实际上是要解决大脑、小脑和本体的。本体可能就是原来的纯粹的机械加工,那大脑和小脑全是靠人工智能去赋能我们的智能装备,所以我们感觉新质生产力应该说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解决用创新来驱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第二句话是要更好地解决产业协同,以及和场景开放应用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我们感觉还是有未来,还有更大的潜力还有更广阔的市场,还需要我们付出更艰辛的努力来把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向更高的水平。
主持人:确实您刚刚提到这些思路的话,我相信像您说的亦庄方案,可以给我们北京或者是乃至全世界的这样的一个,想要往这方向发展的区域,提供到一个非常棒的思路。您刚才也提到了,我们也要去思考什么样的人适合在亦庄,什么样的企业在亦庄来进行投资兴业。想问问您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方面,是否有一些好的政策呢?
刘力:是的,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亦庄确实越来越体会到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是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也研究了系列的这种支持政策,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上,我们曾经在2022年就发布过了《科创二十条》,我们也发布了《人才十条》,当时在全社会也引起了非常轰动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的政策是逐步的在迭代,然后是解决我们新发现和新面临的问题,我们今年也要把《科创二十条》再进行提升和优化。在去年我们把《人才十条》1.0版又进行了深化,提出了当时的《经开区支持高精尖产业人才创新创业》的2.0版的政策。总的来说,希望解决人才主体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论是说这个人才的引、培、留、用、转这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制度性的安排,同时我们也要解决人才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真正面临的一些需求。比如说像住房像这个子女教育,像要创业需要的资本的支持,在这些关键要素上,我们也给提供了一些政策。同时,我们科技创新的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中小高科技企业,这些人才政策实际上是更广泛的、普惠的,适用于亦庄范围内的所有的金融主体,这种普惠的政策实际上是有力地带动了我们整个区域的这个产业创新和人才服务保障。
主持人: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大家知道亦庄想要去发展除了依托我们国内的力量,其实我们也会把目光聚焦到国外,我也想问一下,我们亦庄在国际经贸合作当中取得了哪些成绩,或者是说对我们支持外资外贸方面,我们互相去吸纳、接收和融合,互相去沟通交流这个过程当中是否有内容跟我们分享一下?
刘力:我觉得主持人说的这个角度确实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其实经开区原来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开区,我们主要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解决对外开放的问题。就是除了我们是个体制改革的窗口,我们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始终是我们的重点任务。我们现在叫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前面的这个定语实际上就是解决您刚才说的我们对全世界科技创新的一种思考,我们的科技来源其实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就是叫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我们的主体很简单,主要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他的创新源来自国内对于我们来说主要是解决三城一区的产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事实上作为企业为主体他是面向全球的,也有很多创新来源是来源于国际的,所以我们现在更加鼓励外资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的企业能到中国来到北京来把这个科技成果和我们中国的产业基础相结合。同时呢我们也支持我们国内的这些创新型企业走出去建设海外的离岸创新中心,也加强和海外的这种交流和沟通,目前我们感觉这种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而且这个企业和市场的动力也越来越丰沛,双方其实主要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互信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着力地打造便捷化、国际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是希望全世界各国的,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这些企业到中国来,到北京来,都能够很方便的实现他的梦想。然后创新创业有落脚点,那同时呢我们也希望解决,彼此之间的信任以后要有我们自己的声音,还有合适的渠道,告诉全世界我们要干什么,所以我觉得像我们的这种服贸会以及像我们自己打造的一些专业性的产业论坛,这些都是国际化的话题。我们前一段时间大概是在7月份我们搞了博鳌亚洲论坛,实际上也是以健康为主题的一个特色的产业论坛。比如说我们当时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我们还发布了亦庄要做Bio-Park,就是要围绕着我们南海子公园的生态,要打造一个全球的主要是以吸引外资企业科技服务为主的一个专门的区域。所以实际上我们感觉就是这种对外的宣传,还有就是这种大型的会议会展专业论坛、产业活动,也是我们在对外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当然了,我们也为落地的国内外所有的企业,打造可预期、公平的营商环境让大家能够在我们中国北京能够有感受到政府的支持,也感受到市场的热度,发挥好我们全国,14亿广大市场的这些优势让他们能够在这里面开拓市场,让自己的产品找到更适合的发展空间。我们觉得这种国际的交往和合作应该是我们要坚定不移的,继续执行下去的一个路径,促进整个经开区的发展。
主持人:确实您刚才提到的博鳌论坛,亦庄有非常亮眼的表现,而且本次服贸会海南也是首次作为主宾省亦庄的这个角度非常好,是立足亦庄联合我们的全国一起去和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那想必会有我们国内外的很多的企业,在我们亦庄投资兴业。所以请您跟我们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亦庄未来会有哪些为企业服务方面做的保障和措施?
刘力:其实我觉得这个话题,说说我们的理解,就是说其实企业落地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实际上要先从前期的研判,就像我们交朋友一样。看看这个地方的气质和他想干的事情是不是相匹配,所以我们也像刚才一起讨论的我们会把我们的产业规划、发展目标向全社会公开,然后让大家知道我们想做些什么,那做完这件事儿以后我们就要做更细致的准备。比如说我们设立了产业局然后我们自己有产业基金,然后有空间规划。比如说我们围绕着自己的细分产业,有一些让社会公众都能听得懂的,一些空间规划我们围绕火箭,有叫空天街区围绕着生物医药,有Bio-PARK围绕着机器人,有机器人大世界。这些我们会有一个空间规划,然后让企业可以在自己的领域里去找到自己的一个空间支持,解决了方向解决了细分领域,然后接着就解决人的问题,我们有人才的相应的服务体系有产业专班,有一支队伍有给人才匹配的一些相应的服务保障机制,解决人的问题,然后再解决这个资本的问题我们用好北京市8支专项的产业投资基金。同时亦庄也会配有我们自己区里的这种产业投资基金,当然其实更广泛的我们还是运用好全社会的这种产业投资基金,来支持要在亦庄落地的企业。总的来说就是有好的目标,有空间保障有人才保障,有资本保障上,剩下就是解决一些商务、基础设施这些。原来我们都经验还蛮丰富的,干了三十年所以在解决这些问题,总体来说我们会把整个企业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都做好相应的服务支撑和保障。
主持人:确实您刚才提到的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全面的这样的一个服务保障,有政策方面的有资金引导方面的,还有我们的一些企业服务方面的。所以企业来到亦庄的话应该是非常放心的,我们希望能够取得这样的一个成果。确实,也谢谢刘主任今天在节目当中跟我们去做到了这样的一个分享,我们也可以畅想一下未来的亦庄的是科技创新的中心,是人才发展的中心也是我们北京经济发展的这样的一个高地。再次感谢刘主任,今天来到我们的节目当中跟我们去分享了亦庄的产业,推荐了亦庄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来到我们的亦庄投资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