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海淀区的定位和自身的一个资源禀赋,我们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也在积极培育支撑下一个万亿级的着力点,在7月27日海淀区召开了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我们审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1+6的政策性文件,这个也是我们海淀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政策依据和保障。其中的我们就提到了要构建1+X+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第一个“1”就是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产业作为我们下一个重点产业的“头雁”和引领,最后一个“1”是科技服务业可以说科技服务业,是我们整个海淀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那么中间的X就是我们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下面我选取几个比较重要的产业,简单做一个介绍。首先就是人工智能,可以说海淀区是全国人工智能研发基础最好,创新能力最强、人才最密集、产品迭代最活跃的一个地方。人工智能具有很好的一个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已经形成了从芯片、框架大模型,还有应用全部的产业链条。同时,也是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安排,海淀区在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我们重点聚焦在算力、数据、空间基金投资等各个基础要素全力的布局打造新质生产力。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重点是围绕着公共算力的提供,建设了算力平台。目前3500P的算力已经部署到位向我们区内的大模型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同时,还在构建人工智能的模型语料中心。我们数据运营平台也已经正式上线,我们已经汇聚了150余个高质量的数据集向区内的大模型企业提供相关高质量的数据服务在应用场景方面。我们也发布了全国首个应用场景全景赋能行动,来打造这个人工智能应用加速器,并且实施十大示范工程,努力把海淀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这是在人工智能。然后还想介绍一下我们的科技服务业,是围绕着科技创新的整个流程,积极在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还有知识产权,这些细分领域我们持续的推动增长现在已经落地了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还有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也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我们为各个产业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目前,海淀区规模以上的科技服务业企业有近1000家,2023年整个营收将近3000亿元,所以科技服务业作为我们海淀区除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之外,第二大重要支撑产业这个是科技服务业。另外还有像医药健康,有医药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上市公司20家,2023年医药健康的整个产值突破了1100亿元。下一步,重点聚焦两个方面。第一是AI赋能医药健康先导区的建设,第二个是医工交叉产业创新示范区这两大定位,是非常符合海淀区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非常有优势的资源禀赋。我们想重点发展像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以及智能医疗,这些重点领域。我们要打造这个智医融合的新标杆,另外在商业航天我们基础也非常雄厚,其中就包括像整机制造、核心零部件、地面测控,还有应用全部的产业链条,尤其是在“星”“箭”,在“星”的部分海淀区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我们在这个北清路沿线,西北旺地区基本形成了商业航天的一个集聚,也是我们下一个重点发展的产业,在未来产业领域我就举个例子,就比如说像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因为海淀区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都有非常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也出台了具身智能创新引领的行动计划,依托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以机器人整机产品的开发为带动。同时,依托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还有一些重点企业的资源我们积极打造具身智能的产业高地,这是具身智能的情况。以上就是我简单介绍的一些重点的产业。其实我们还在像集成电路智能制造高端的仪器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这些战略新兴领域我们也希望能够积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的产业集群并且还持续布局量子信息,6G、元宇宙这些未来的赛道,抢占下一个产业的制高点,这就是海淀区整个产业的基本情况。
海淀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都有什么?
受访人: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 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