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扫描展柜上的二维码了解文物背后的美学思想。(邓伟 摄)
京城博物馆掀起一股时尚风,7月21日一天就开启了两场“美”的盛宴——上午,32件高颜值国博文物从140余万件(套)馆藏品中脱颖而出,观众扫码可听文物讲中式美学;下午,恭王府博物馆首个当代时尚艺术大展——“精雅风华:恭王府与中国时尚(1780-2025)”展开幕,王府四季被定格在时装配饰上。
32件国博文物的时间跨度从远古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最年长的一件是鹰形陶鼎,出生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最年轻的是清乾隆时期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
漫长时光筛选的颜值,美得恣意。击鼓说唱俑,跨越千年的“喜剧之王”。它诙谐地邀请观众注意——“那蜷曲的脚趾正因大笑而不自觉抓地,连足尖都绷着表演的劲道,鼓面上似乎还回荡着未散的余音”。鹰形陶鼎,下垂的尾羽与它的双腿构成三足支撑,既保证了实用性,又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动态美。它像是一位远古哲学家,剖析着“离形得似”的东方美学精髓。
大部分入选文物常驻古代中国展厅,“后母戊”青铜方鼎、四羊青铜方尊、孝端皇后凤冠等顶流都增加了二维码。
国博介绍,此次“美之道”文化项目在既有展览叙事基础上,以“美”为引,重新构思并撰写文物说明,从历史文化、生活品质、社会经济与文化交流等视角,引导观众探索文物背后隐藏的美学密码。观众扫二维码,可以全方位感受“美”,听主持人张泽群、张越,演员钟楚曦、张凌赫等人讲文物之美。
恭王府新展以“十二风雅”为叙事主线,在古建园林之中呈现王府一年12个月的标志性场景。26位中国设计师与艺术家,展出近50件服装等展品。每个月都有标志性美学符号:从正月以红色为主的“新春祈福”,到二月的“竹影扶疏”……策展人说,这些作品是设计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尚解读,希望给观众带来“一座园,十二境,百年雅”的文化感官体验。(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