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
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登记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耐贮藏、商品性好的适宜京郊种植甘薯品种。推荐:烘烤型烟薯25;蒸煮型普薯32、济薯26、心香;搭配广薯87、商薯19、农大16(黄玫瑰)等高抗根腐、茎线虫的抗病品种。
二、整地
栽植前深翻30厘米,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5吨以上,配合15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铵,15公斤硫酸钾。深翻后南北方向打垄,垄距80厘米,垄高25~30厘米,垄尖10厘米左右。
三、灌溉
有水浇条件地块造墒定植(也可采用滴灌种植),旱地采用趁墒、抢墒定植。
四、定植
(一)时间
土层5~10厘米地温在15℃时即可栽植。平原区5月1日前后栽植,山区可顺延至5月6日。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如遇寒流应顺延定植期。
(二)密度
一般每亩地种植4000~4500棵苗。
(三)方法
选择无病壮苗,推荐使用脱毒薯苗。旱地采用斜栽法,水地采用改良水平栽法。栽苗时,垄上开沟,深7~8厘米,浇足沟水,待水下渗后,将薯苗栽插于泥浆中,每垄薯苗头尾方向一致。
1.斜栽法。薯苗与地面约成45度夹角,露出地面3~4厘米。薯苗入土较深,成活率高,单株结薯数少,适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
2.改良水平栽法。在垄面开沟,先将薯苗根部垂直插进沟底1~2厘米,再把薯苗各节水平压入,覆土5~6厘米,将头部3~4片叶露出地面。薯苗成活率较高,单株结薯数多。适于在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
(四)覆膜
推荐采用生物降解膜,环保增温,保墒防草。先覆膜,后栽秧。用宽度适宜的地膜将垄面覆盖,用土将膜边覆严压实,然后将地膜划一小口,将苗尖钩出膜外,用土将苗周围膜口封严。
五、管理
(一)生长前期(栽秧至茎叶封垄)
春薯约6~7天内完成查苗补苗,以保全苗;有灌溉条件的,适时小水渗灌,浇水不过垄顶,促进薯块形成。
(二)生长中期(茎叶封垄至茎叶生长高峰)
遇旱浇水,遇雨防涝,控制茎叶平稳生长,促使块根膨大。茎叶生长过旺者,可适当提蔓。可用多效唑50~lOO克/亩兑水50~75公斤喷雾2~3次,控制旺长。及时除草。
(三)生长后期(茎叶生长高峰至收获)
防止茎叶早衰,进行根外追肥。可喷0.2%磷酸二氢钾60~70公斤/亩,间隔6~7天,连喷2~3次;对出现脱肥现象的地块,喷1%~2%尿素溶液60公斤/亩左右,连喷3次,间隔6~7天。
六、收获
当地下5~10厘米地温在15度左右时,应适时早收。山区9月中下旬、平原10月上旬为宜。收获时选择晴天收获,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卸。经晾晒使伤口愈合。分级,剔除病虫、破损薯块即可入窖。
七、有害生物控制
(一)大田病虫害防治
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茬倒作、增施腐熟有机肥、清洁田园。
2.物理措施:灯光诱杀、糖醋液诱杀等。
3.天敌防治:可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薯麦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4.化学措施:
(1)防治地下害虫及茎线虫:选用10%噻唑膦颗粒剂2.5公斤/亩,或500克/升氟吡菌酰胺悬浮剂53毫升/亩,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克/亩拌土后穴施(注意噻唑膦混土要均匀),加35%辛硫磷微胶囊1公斤/亩兑水后穴施。施药后正常栽种。
(2)甘薯麦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薯天蛾:在幼虫初龄期(三龄以下幼虫)进行防治,选用3%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0毫升/亩等药剂,兑水均匀喷雾。
(3)红蜘蛛:选用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5%达螨灵乳油2000倍液,兑水均匀喷雾。
(4)甘薯根腐病:选用并不断更换抗病丰产良种;轮作、改种其他农作物;选用无病壮苗;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深翻倒土,烧毁田间病株。
(5)病毒病:采用脱毒种苗。
(二)草害防治
1.起垄覆膜控草:采用降解膜,结合人工拔除,控制草害。
2.化学除草:
(1)封闭除草:覆膜种植,于覆膜前,选用氟乐灵150~200克/亩,或拉索200~350克/亩喷施垄体。不覆膜种植,定植缓苗后选用30%二甲戊乐灵EC250毫升/亩,兑水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2)在甘薯定植后1个月左右,当杂草再次发生时,可以采用茎叶处理进行防治,可用10.8%精喹禾灵+助剂EC60毫升/亩,兑水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