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是元宵佳节,春光融融、艳阳高照,京华大地处处张灯结彩。时尚的街区热闹起来,平静的小村沸腾起来,群众盛装齐聚,猜灯谜、看舞龙、观舞狮、品元宵,体验节日民俗,欣赏吉祥文物,在浓浓春意中热热闹闹地开启了新一年的幸福美好。
京津冀三地群众欢聚平谷
2月24日,平谷区府前街热闹非凡。来自北京平谷,天津蓟州,河北三河、兴隆等地的2000余名群众盛装齐聚,以秧歌花会展演的形式同庆元宵佳节。
平谷正月十五秧歌花会展演已持续30余年。2024年的展演与以往不同,改平谷独家举办为平谷、蓟州、三河、兴隆联合主办。在1.6公里的府前大街上,来自京津冀的29组、2000余人的表演队伍踩着节日乐曲节奏,开始行进式表演。近百年历史的渔阳花鼓、北方汉族四大秧歌之一的迁安地秧歌、河北非遗——兴隆蹦跶会,以及北京平谷的刘家店舞龙、峪口杂耍、华山小车会、镇罗营高跷、金海湖旱船、夏各庄霸王鞭等表演队伍,分成两大组团同时表演。表演者或扭或跳,或唱或逗,尽展才艺,各亮绝活儿。
北京平谷与天津蓟州,河北三河、兴隆地缘相接、风俗相近。“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共同举办秧歌花会展演活动,能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文化交流。”平谷区副区长马冬梅介绍,接下来,平蓟三兴四地将持续深化协同发展,加强在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直播电商产业功能区建设和京津冀文旅体交流活动等方面合作与交流。(朱松梅 郭颖庭)
海淀苏家坨上演花会踩街
2月24日,海淀区苏家坨镇前沙涧路处处张灯结彩。时隔四年,正月十五花会踩街活动再次上演。
一大早,来自全镇各社区、村的16支民俗表演队伍就已经完成集结,430多名身着艳丽服饰、神采奕奕的表演者,一边热身一边和赶来围观的居民互动,现场一片和乐。8时许,花会踩街队伍整装待发,欢快的锣鼓声响彻云霄,舞龙舞狮、少林子弟棍会、小车会、秧歌、腰鼓、跑旱船、跑驴……各种民俗表演轮番上阵,一招一式,引得群众和游客掌声不断,喝彩连连。
鼓声中,彩带翻飞,花会踩街活动正式开始,16支表演队伍沿着规划好的路线缓缓向西行去,一路上载歌载舞,进行踩街展演。据悉,为了方便更多居民和游客观看花会踩街表演,本次活动还在安河家园设置了分会场,来自各社区、村的13支民俗表演队伍分两条路线进行展演。
苏家坨镇的“正月十五花会踩街”活动已经举办了15届,成为苏家坨镇的文化品牌活动之一,也是苏家坨百姓心中难以割舍的记忆。依托传统节日,苏家坨镇为群众搭建起文化交流舞台,形成全民参与共同传承的文化氛围,为建设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单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孙颖)
灯市口再现“彩灯齐明”
灯市口大街、灯市口北巷点亮元宵花灯,数百个灯笼、灯谜条、流光溢彩的创意树挂、形态各异的小祥龙,将两侧行道树装点得格外喜庆,再现历史上“彩灯齐明”的灯市景象。据悉,灯市口花灯将从2月23日持续至25日。
上灯市口看花灯,是许多老北京记忆中的美好景象。灯市口大街在明代属明照坊,称灯市,以上元节这天最盛。“此次‘万家灯火’灯市活动,根据民俗较为完整地恢复了传统灯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期间,整个灯市口大街的两侧商户也在门前悬挂主题灯笼,在橱窗展出多彩灯谜,同时推出消费优惠,居民、游客还可以参与集章送祝福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灯市口花灯很多都由当地居民们亲手制作。筹备以来,家住灯市口社区的居民许先生参与了“福”字撰写,还与爱人一起制作了花灯。他向市民推荐灯市口大街东口的“百条祥龙入灯市”美景,在大街两侧树上,“盘踞”着居民们参与制作的百余条形态各异的祥龙,“特别有‘盛世龙年’的好寓意,值得打卡拍照!”(李瑶)
大钟寺里“科技遇见非遗”
2月24日,“海之春”新春文化季之“科技遇见非遗”超级文化市集亮相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新风尚,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太空科技互动区成为热门打卡地。在天文望远镜实物展览区,能够通过高科技装置观测星空,触摸遥远的星辰。在VR体验区,戴上VR眼镜,瞬间沉浸在浩瀚无比的璀璨星海中。
吹一口气,糖丝在呼吸中膨胀,渐渐显露出栩栩如生的形态;徜徉在老茶馆的叫卖中间,沉浸式感受百年前的北京活力……市集将古代庙会“搬”到了现代。
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介绍,中关村街道科教资源丰富,此次联合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中关村邮局等地区单位举办“科技遇见非遗”超级文化市集,给市民带来“科技+非遗”的超级体验。(孙颖)